《课堂教学50个细节》读书笔记
初中22级英语组 张新会
毕业至今,从教已经有8年时间。在进行日常教学的间隙,我也阅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籍,感觉其中最实用的一本便是《课堂教学50个细节》一书。此书是由郑金洲教授所著,作者从“课堂教学特征”
“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等七个方面阐述了一些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时候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教学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是任何一堂成功课都离不开的。教师也只有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把握去影响学生,他的教育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郑金洲老师谈到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我感触颇多。是啊,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课堂教学既是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希望我们重塑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让师生的互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对生活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只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需求加以激发,才可以帮助教师本人由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转换。从此,我在课堂上请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再使用教鞭或一指禅,不再叫学号,而是叫名字,做一个请的手势来请他回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肯定和尊重。
关于教师的语言行为我也思考了很多。平时上课提问学生,我都是说:“某某同学说一下。”或者看着一名同学说:“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同学回答完,为了让学生时刻准备着回答问题,便顺次叫旁边的同桌、前桌、后桌等回答问题。看过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改成:“请某某同学说出自己的看法。”“某某同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建议吗?”应该说,学生在课堂上此时此刻的想法,会更好地促使我的教育教学反思,也会给其他同学带来学习上新的思考与领悟。
当然,“这个问题你听懂了吗?”确实是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的讲解不自信,也是把自己讲课的不完善、学生成绩不提高的原因指向了学生。我在讲课过程中就经常问学生,“明白了吗?”“这样说能理解吗?”现在,我会在备课过程中加大对课堂问题的多角度设想,来实现对学生“飞翔欲望”的引领与激发。如此以来更加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促使自己的提问置换为“我说清楚了吗?”此外,我还在班里准备了一个抽签的筒,放着写着每位同学学号的签子。每次,我提问问题的时候,都会先抽出一个签,然后说,“这位幸运之星,是XX号同学,大家一起来听他的答案。” 这样做让学生从心里感觉,回答问题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荣幸,大家都紧张地盼着老师把这个表现的机会留给自己。
除了这些语言行为,还有教学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以下有几个例子。
我们都有过拖堂的经历,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希望把内容全讲完,总怕学生少学知识,但这种做法真的让学生相当反感,甚至怨声载道。正如郑教授在书中所说:“拖堂几分钟也许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这种‘多余精彩’恐怕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真正能听得进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老师们是否注意到学生皱着的眉头?学生们不经意间向外张望的眼神?学生真正听进去的东西有多少?拖堂确实是“费力不讨好的活”,还是不做为好。拖堂的原因是多种的,但可以反映出教师在时间管理能力上的欠缺。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加强对自身时间管理、时间统筹这种教学能力的培养。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节点,巧妙把握教学活动的节奏,逐步提高自己对时间管理的艺术。鉴于此,我也做了一些改善。我的课多数排在上午第四节课,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经过三节课的辛苦,又累又饿。下课铃还没响起,学生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冲向食堂。所以,我尽量在下课前两分钟讲完课堂内容,利用剩下时间布置作业,铃声一响,马上下课。
我习惯在讲完每个知识点后,问一下“听没听懂?”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赶教学进度,不提问学生,全部都是自己讲。甚至提出一个问题后,为了节省时间,未等学生回答,自己说出答案。读了这本书,我明白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课堂仍处于教师讲授为主的状态,此时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理解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对话者。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相互智慧的碰撞中、在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索中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将学生的潜在资源转化为教学的实际资源,进而优化与教学相关的其他资源,达到学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郑教授在书中说:“板书是学习的工具、教学的手段,而不只是展示平台。它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板书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进妙趣横生的境界,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随着老师的板书引导踊跃举手发言,教学任务在一片热烈气氛中顺利完成,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我做得也不够好。以前我的板书总是很随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是这样让学生很难一目了然地看见这节课的重点,造成一节课下来一团糟的情形。现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会把要讲的、要写下的重点设计好,清楚完整,学生对此也非常满意。郑教授认为在板书整体设计上,遵循逻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留白”意识,给学生留下空白,留下更多思索机会。我也采取这种做法,留下一块黑板让学生去利用,感觉效果还不错。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是透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放大镜,虽小却能折射出教师的理念和智慧。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因为细节之处见真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由地驰骋,在知识的殿堂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