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家乡戏,谱好传承曲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12-08 08:42:38 点击数:603

唱响家乡戏,谱好传承曲

初中22级音乐组  延珂宏

河北梆子是河北特有的戏曲剧种,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的家乡戏。自2018年开始,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将河北梆子引入到音乐课堂中,把戏曲教学与音乐等艺术教育相结合,全校普及,人人会唱。学生从不了解、不喜欢河北梆子到逐渐喜欢聆听、喜欢演唱、喜欢表演,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河北梆子的魅力所吸引。

一、进课堂,唱响“普及曲”

要让每个学生都来学习家乡戏,要让河北梆子进入课堂,教师是关键。“河北梆子进课堂”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到最后不了了之”,还是逐步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最终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培训与教研是河北梆子进课堂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一)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对音乐教师加强培训

充分利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团等资源,选聘河北梆子名家为顾问。一方面,把专家请进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普及河北梆子等教学的专业训练,让老师较好地掌握了河北梆子等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教学的基本方法。五年来我校邀请河北梆子剧团的王一诺老师、孙香玉老师等开展了关于唱腔、表演等方面培训活动,教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充分提高,实实在在地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让教师们走出去,到河北梆子剧团观摩专家老师的课堂教学,观看河北梆子演出等。让教师们近距离地体验河北梆子的唱腔与身段、表演,感同身受,了解、学习、热爱河北梆子艺术。

(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探索“河北梆子进课堂”的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便利,围绕一定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从不同层面探讨河北梆子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五年多来,音乐教师在学校教研活动、裕华区延珂宏名师工作室、与新疆、西藏两地教研等活动中开设河北梆子公开课。同时,深入开展各级主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除了开设公开课,还安排专题讲座、河北梆子社团的展示表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学习,有思考,有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研讨,探索了许多河北梆子教学的新方法。

1. 欣赏与剧情、人物介绍相结合。

在欣赏河北梆子时,采用欣赏与剧情、人物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富有生活情趣的剧情内容和人物个性成为激发学生探究河北梆子演唱和表演特点兴趣的切入点。

2. 教唱与谱图教学相结合。

河北梆子的唱腔多高亢激越,一字多音现象居多。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单句教唱与图谱教学相结合,化繁为简,直观明了。如:河北梆子《金牌调来银牌宣》唱段中第一句“金牌调来银牌宣”,声腔高且有拖腔,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根据这一句的旋律走向,将“金牌调来银牌宣”旋律线、“升”字八拍的拖腔用图示画出来,再根据旋律线条的起伏,逐字逐句进行教唱,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3. 学唱与表演相结合。

在河北梆子课中,让全班学生学唱梆子片段和模仿舞台表演相结合,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河北梆子演唱和表演特点,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学生对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的深入体验与感受。

4. 范唱与视频相结合。

在河北梆子教唱中,教师发挥自己的演唱特长,给学生示范演唱和表演,采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审美情感体验。

二、编教材,谱写“内容曲”

要让“河北梆子进校园”真正落到实处,解决教学内容是当务之急。因此,2019年开始,学校就着手编写校本教材。

1.  广泛收集、精选、整理素材。

学校组织音乐教师阅读了很多关于河北梆子的书籍,收集了大量的文档史料、摄影图片和音像音响素材。同时向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专家学习,收集了大量的文档、图片、音像等素材,然后筛选曲谱、文本、图片、音像、名家风范等素材,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2. 设计、编写、出版教材《美美艺术园》。

在前期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研究讨论,对内容进行筛选,坚持不健康的不要,太庸俗落后的不要,太成人化的不要,最后精选出了曲调优美动听和内容积极向上的三首经典河北梆子唱段和两首我校教师创编的河北梆子校歌作为演唱曲目,同时加入河北梆子概述、戏曲脸谱基础知识、河北梆子教学的积极影响等内容。并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理念,以单元课的形式设计和编排了教材。2022年6月校本教材《美美艺术园》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三、搭舞台,演奏“精品曲”

1. 创建表演舞台,加强活动展示。

2018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河北梆子合唱节,班级的所有学生都登台参与表演,通过比赛的形式传唱经典,弘扬文化,让河北梆子的旋律环绕在耳边、歌词印刻在脑海、故事铭记在心间。通过对经典剧目、经典选段的演绎,让学生都会唱河北梆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锤炼出学生积极自信的文化心态。

2. 组建兴趣小组,开展社团活动。

我校组建了河北梆子社团,邀请专家老师到社团开展讲座和指导学生学唱河北梆子。通过社团活动,开发了精品戏曲节目,培养了优秀的戏曲学生。如:2018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活动中,我校社团学生在活动中表演的河北梆子惊艳四座;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教育联盟会议”活动中,我校社团表演河北梆子,与会的领导老师称赞“这就是中国的opera,是河北的opera”。

四、出成果,奏响“传承曲”

五年多来,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音乐教师对河北梆子进校园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理论成果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把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引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究》已顺利结题;市级教育科学“十四五”个人课题《初中河北梆子课堂中开展创编活动的实践探究》和区级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把传统文化河北梆子引进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究》均已立项开题;论文《音乐课有效引进河北梆子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发表于《教育实践与研究》;案例《把地方非遗项目引进音乐课堂》获得市级一等奖。

(二)实践成果

1.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河北梆子进课堂”开展以前,大部分学生对河北梆子漠然无知、接触甚少,甚至认为是“土老帽”,喜欢河北梆子的学生少之又少。会唱、会演本土戏曲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河北梆子进课堂”实施以来,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丰富多彩。铿锵有力的声音,俊美华丽的舞台彩装,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他们从不了解、不喜欢河北梆子到渐渐地喜欢聆听、喜欢演唱、喜欢表演,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河北梆子的魅力所吸引。现在,多数的学生都能听出河北梆子的经典唱段,多数的孩子都能有板有眼地唱上一段。河北梆子进课堂,使学生树立了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发展传承了传统文化。

2.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

河北梆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内容、表达方式以及在校园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上,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河北梆子进校园以来,活跃了校园文化,从整体上推进了学校文化艺术的建设。我校从走进课程打开教学渠道,从社团先行走向全校普及,从咿呀模仿迈向舞台演绎,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2021年我校河北梆子《梆响太行》获得石家庄市大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在学校2018年、2019年国庆文艺汇演中,组织学生排练表演河北梆子《大登殿》、《穆桂英挂帅》等节目,除全体师生现场观看外,10万观众通过网络收看,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3. 创编梆韵校歌,发展戏曲经典。

在学生普及河北梆子的基础上,运用河北梆子经典曲调,由我校教师填词创作了校歌《梆响太行》和《初心向党》。两首作品展现了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特色育人理念、学生活动、学校文化及景观等,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河北梆子进校园”的成果已逐渐显现,河北梆子正在四十四中校园内开花、结果,河北梆子艺术渐渐走进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定能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步伐,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孩子的心灵,使民族之魂永存,祖国文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