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水之品性 ——《道德经》读书心得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02-15 14:42:50 点击数:445

初中19级语文组  苏艳丽


《道德经》是道家始祖老子的传世之作。5000余言,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是国学经典。因局限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对其中的深刻玄奥的思想不能深入理解,只选择一些有感受的句子谈谈理解和感悟。

水,是自然界中寻常的客观物象,它却是《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意象。我将关于水的章节结合起来读,对水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告诉我们道德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对万物有利却不与万物相争,安居于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地。水具有滋润万物,甘居低位,又能春散冬凝,应时而动,不居功自傲,这正是“水”和“大道”的共同之处,最靠近“道”的基本准则了。这概括出水的性格、品德和行为。在生活中,山因水而秀美,人因水而灵气,与土地、与生命融合,就是水的谦卑,水的通达,水的包容。                 

所谓“不争”,《道德经》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就是说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海非常谦逊,总处于卑下的地位。“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水帮助万物却不占用他们。生养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这才是高尚的品德。“不争”会让人的内心平静如水,摒弃杂念和纷争,以一颗仁厚宽容之心,应对身边的私欲和诱惑,才会“夫唯不争,故无尤。”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对事业的默默奉献中。

想起当班主任的时候,我曾经将我的班级命名为“水韵二一”,让学生学习水的谦逊,水的沉静,水的执着。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奔向江海的一滴水,能容万物,希望他们能学会水的通达,遇到生活中的困难,都能想到“过去”的方法,只要有水滴穿石的毅力和决心,就能抵达江海。“我们一起去看海”成了我带领学生实现初三毕业的目标,更是人生的目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德经》用水这种最柔软温和的事物象征“大道”的德性,可以和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抗衡。

我脑海中跳出以柔克刚,水滴石穿等词语。水虽柔弱但意志坚定,它信念执著,追求不懈。长江黄河,奔流向前,纵然粉身碎骨也不退缩。脑海中还浮现出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黄河岸边的坚石,已被这绵延不息的河水洗涮成坑坑窝窝,这道出了黄河水的至柔至刚。“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黄河的博大宽厚,柔中有刚,遇强则抗的精神,无不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水的柔而坚让我惊叹不已!

老子说,以柔克刚,要学会在特定场合情境下迂回。“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其死也枯槁。”“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其中包含着老子思想的智慧。做人不能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

水给了我们诸多启发。水在奔流到海的路上,遇险而下,遇石而绕,穿田围舍,创造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崛壮观;创造了“潮平两岸阔”的波平浪静;创造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相映生色。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坎坷,是绕开还是翻越,需要权衡。所以以柔克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做事智慧,水的变通、通达让我顿悟。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还要有积蓄力量、以柔克刚的迂回通达。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巨著,需要细细咀嚼。我深知对《道德经》的学习是肤浅的,只有沉下心,修身养性,才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沏一壶淡茶,捧一本书,茶香和书香沁人心脾,十分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