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从旁观者变成协同者 —— 发掘家长资源,助力学生进步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02-15 14:41:53 点击数:459

初中21级英语组  林君彦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站在这里发言总有一些惶恐。虽然年龄不小了,但在班主任工作上自己依然还是一个新手,在高手云集的班主任们面前谈“发掘家长资源,助力学生进步”确实有“关公面前耍大刀”之嫌,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1.分类整合——利用率会更高

学生的家长、家庭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可再生性。发掘家长资源,就是让家长能够在班级活动中、学生成长上尽可能地来助力学校、老师,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家长资源虽然看起来很丰富,但却是游离的、零散的。需要借助不同的形式来把这些资源集中分类整合,比如家委会的形式。让家长帮助收取饭费,避免班主任直接跟每个学生对接;在班级活动中帮助出谋划策、采购物品。再比如以成立学习小组群的形式,让家长贡献好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资源的共享。

2.真诚沟通——报忧更要报喜

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者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所以学校和家庭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左手和右手,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应该是合伙人,理应同心同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某些家长并没有充当合伙人的角色,反而站在老师的对立面,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挑剔、甚至批判指责老师的一些工作。即便是再优秀的班主任,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同和支持,不可能万无一失。所以面对老师的无意过失、考虑不周全的方法或者并不完美的决策、甚至是学生回家发的满腹牢骚,怎么使得家长不是与学生站在统一战线来深化矛盾对抗老师的管理,而是对矛盾恰当地疏导,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影响,让家长从旁观者到协同者形成这种教育合力的局面需要老师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家长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拉近学校和家长的心灵距离。

老师与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的目标人物都是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班主任不能一味地通报家长孩子的问题(不交作业、作业质量差、考试作弊、早上迟到等等),要在通报问题前铺垫一些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两点,比如搞值日认真、数学计算进步、英语听写正确率提高啦等等,或者把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许多小细节、小场景拍下来展示给家长看,这样也会给家长以信心和希望,让家长愿意跟老师一起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觉得,在老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毫无可取之处,久而久之他必然会站在老师的对立面。

假如你是家长,你如果时不时地能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数据、照片、实例,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进步,你还会不会因一点点班级小事而纠结呢?你能不跟班主任保持一致吗?所以,良好的沟通方式是实现家校共赢的最佳途径。

3.家校合作——有理更要有情

作为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有时或许对家长的一些不近人情的请求,并不十分理解,甚至产生抱怨。遇到和家长的隔膜和误解时,可能需要老师们更多地包容和主动。老师们要本着交换意见,解决问题,商讨解决方法的原则。不同的意见,以圆润得体的方式提出,有理有节地陈述,有人情味、有理解、有真诚地谈看法,说建议,相信家长会理解老师的难处与苦心,更不至于激化矛盾。有些问题家长看到的是小问题,老师把孩子的小问题放在特定的集体环境下时,想到的是防微杜渐,于是在处理上会出现分歧。老师看到的是一个集体,观念里更多的是对事不对人。家长观念里是孩子,想到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往往会忽略孩子生活的集体。

有些孩子在家很乖,在学校表现得不一定和家里一致,老师和家长需要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配合默契,家校才能演出绝妙的教育双簧戏,促进孩子的成长。

4.目标一致——才能协调配合

尤其升入初三后,各种考试、测试接踵而至,孩子的学习退步或者一直不好是家长和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这种时候一定得让家长明白,我们一直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家校必须一盘棋,为孩子的成绩提高,我们不分彼此。在跟家长沟通当中,要多给家长一份信任,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不能让“学校承担所有教育责任”成为家长的认知。要让他们清楚为了终极目标的实现,家长需要跟老师沟通协作、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还要在方法策略的执行上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

5.不固化方式——结果比形式重要

尽可能地创造更有适应性、使用性和创造力的沟通形式,让家校合作从不情愿、不能够、不舒服变成情愿、有可能并感到舒服。这就需要班主任对每位同学的家长都要有所了解,看哪些沟通方式是他们擅于接受的,这和教育学生是一个道理。如,谈问题前先谈一些积极的事;记下孩子们积极的行为,表达老师的关心、认可与欣赏;给孩子积极的评价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使家长在家校沟通中变得积极,对家校合作有更大的热情。

自己的两点反思:

1.家校合作的目的性需要加强。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不能只是停留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或者汇报成绩方面,应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目标是明确、具体的,并与班级建设和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2.学生在家校沟通中的参与度要提升。家校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育的主体——学生得到发展,所以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老师和家长沟通完了以后被告知的执行人,要多让学生参与意见,如让学生参与策划家长会,学生向家长汇报班级活动等等, 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的空间,从而使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过程也成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总之,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家长们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可以使得孩子们是非观念清晰,即便孩子有时有困惑有思考,或者有些行动无法协调时,也能够正面求助于老师,从而使得这些问题被完美地解决。家校默契配合,家长及时建议、及时提醒,不仅可以缓解矛盾,还能减少负面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的路上,需要家长和老师同心同德并肩作战,唯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家长与班级同行,与老师忧乐与共,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