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的“新样态”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12-06 15:00:41 点击数:252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党委书记   夏强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份历史性的教育文件站位高、力度强、辐射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给当下的学校教育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双减”不单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是在“加”“减”之间让学校回归本位,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致力于“双减”之下“3×3提升”,利用周末、寒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挖掘校内外资源,提升学生劳动品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展现出“双减”之下的育人“新样态”。

劳力劳心,亦行亦知

陶行知先生倡导“真教育”,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进行,并为生活服务。教育是孩子和自然、社会的连接。“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要努力打破传统偏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的桎梏,坚持知行合一,以劳动为载体,以生活为课堂,开展体验式教育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在“做中学”,让教育回归生活。

“项目式”劳动体验课程进行时。作为河北省首批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四十四中学建校至今,楼内外、树林、甬路包括厕所、垃圾箱卫生区域在内,都由各个班级“承包”,人人参与打扫。“双减”之后,以劳动为主题的周末建校劳动实践,随之扎实开展。学校将阅读、书法、通用技术课程等融入建校劳动中,设计“一日劳动综合实践清单”,开发“项目式”劳动体验课,厚植劳动文化、工匠文化。

在通用技术社团,学生穿上车床技工工作服,戴上专业的劳动帽,学习《劳动教育教程》。活动室配有电子铣床24台,微型车床24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切、削、铣等车床技术,还学习激光雕刻机等通用技术工具的使用,感受工匠精神。

我们的教育,怎样才算成功?显然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双减”下的劳动教育,通过“出力流汗”塑造健康身心,“项目式”劳动课程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打破传统“唯分数、唯升学率”的倾向,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减”之后,没有了各种培训班,学生的周末、寒假,还有怎样的“打开方式”?学校拓展教育空间,开展“我当一天家”等主题实践活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教育互动机制,打造实践活动课程品牌。在“当家”的一天,生活起居、买菜做饭、整理家务、修理简单家电、养护绿植、为父母洗脚捶背等家庭事务均由学生个人计划、实践完成。

作为河北省文明校园,四十四中学践行文明使者责任,高中部开展的“规范乘骑电动车”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了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引领文明出行新风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是培养人、成全人。通过主题实践、研究性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热爱劳动、投身公益的价值体认。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热爱学习,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双减”以来,我们致力为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打造多彩舞台,在平日美育课程基础上,引入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吹”“唱”“跳”三功皆备。“口风琴、河北梆子、井陉拉花”是我们的“艺术三大件”。在四十四中学,每位学生都会吹一首口风琴曲,唱一段河北梆子,跳一段井陉拉花。学校将具有石家庄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融入课间操,千人共跳。举办“河北梆子”戏曲合唱节,让河北地域特色文化遗产在校园生根发芽。课后服务及周末,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对高雅艺术的体验从兴趣与娱乐的层面提升到认知与鉴赏的层面,获得文化的滋养。

“绣”“画”“剪”三艺俱全。以“双减”促进艺术教育“双增”——增加艺术活动时间、艺术实践形式。学校利用周末开设艺术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墩绣、画脸谱、剪纸等艺术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的墩绣作品虽稚拙古朴却又灵动真切,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精妙深入内心。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学生生命品质。

冬奥会期间,“一墩难求”成为热点话题,学生们利用墩绣、3D打印、天花板画等方式,制作出憨态可掬、寓意美好的吉祥物“冰墩墩”,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实现了“冰墩墩自由”。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艺术与心灵的碰撞。

跃动青春,健康成长

“双减”使体育锻炼热度攀升,校园体育氛围更加浓厚,学校“活”起来,学生“跑”起来。体育活动渗透着全面育人理念,致力于让每位学生外强体质,内养正气,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曾经的周末,学生“赶场”式奔走于各类补习班,无形的“起跑线”制造了大量的焦虑。“双减”后的周末,学生的生活节奏慢下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操场上去,到阳光下去”成为现实。

在保证每天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基础上,学校将体育活动拓展项目安排到课后服务中。同学们在“全员运动”氛围中,形成了一股跳绳、踢毽子、踢足球的热潮。寒假期间,我们组织学生到石家庄滑冰馆开展滑冰体验。现在周末、寒假没课外班了,学生除了可在学校体验多元的运动项目,还有机会体验冰雪运动。少年应有的样子,就是在运动场上释放能量,获得对自然的亲知,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灵魂。

竞技文化,增添成长强动能。在常规体育活动上,学校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节、运动会、竞赛活动,周周活动,月月比赛,体育节的压轴赛事——陆地冰壶比赛,已成为学校体育文化“标签”。

体育,是用力量来抒写、用韵律来表达、用速度来超越、用文化来传承的运动形式,传授的不仅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坚毅精神品质,丰富生命成长的过程。

在教育部“双减”工作调研会上,我作为教育部德育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的基层教育工作者代表,向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学校“双减”工作推进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要负责同志也来到四十四中,调研“双减”工作。负责人表示,课后服务的实施,是彰显学校的办学品质的重要方面。

“双减”不仅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更是“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基础教育学校要乘势而上,致力于探索多元化教育路径,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探索课后服务新形式,实现以人为本,全面个性化发展追求,让教育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