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因革命传统教育而高贵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 柳夕浪
在举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教育部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简称《指南》),首次对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了系统规划。它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不只是对课程教材建设,对整个立德树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如果学校教育淹没在实利主义、机械训练的冰水之中,萎缩为追名逐利的工具,那么只能造就一群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欲望无理想的浮游者,这不只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悲哀。失去了灵魂,谈不上民族复兴,谈不上卓越伟大。
进一步地说,学校教育作为铸魂工程,到底铸什么魂、树什么人?《指南》明确指出铸就革命传统之魂,即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具体包括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弘扬革命斗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等方面内容。中小学立德树人工作千头万绪,课程教材及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而工作也好、活动也罢,都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唱一个主旋律:不断丰富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夯实儿童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如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要注重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政治认同;语文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精神,体认革命英雄的高尚品质;历史课要注重使学生系统认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历程,增强“四个自信”;艺术课要注重用反映革命主题的艺术作品净化学生心灵,培养深厚的爱党、爱国、爱军情感。革命传统教育就是学校铸魂工程的轴心,《指南》给革命传统教育以明确的轴心定位。
轴心是方向定位,还是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借鉴了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放在国际大视野中审视,还是在中国历史脉络中把握,都堪称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本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学校教育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攀登这块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地,领略并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为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很明显,革命传统与当代儿童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有一定距离,但学校教育不能矮化为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高贵品质。学校因革命传统教育而高贵。
今天,我们在攀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高地,迈入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轴心。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处,学校教育必须攀登上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高地,牢牢抓住育人铸魂的轴心,才能从“根”上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选自《人民教育》202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