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2节 平抛运动(第一课时)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24 08:20:56 点击数:28628


高中物理组  马丽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会进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过程中的应用。  

(2)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效替换、正交分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学科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难点:探究平抛运动规律得出的过程(也即是平抛物体运动是怎样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

【教学方法】

依据课标当中的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理念,采用教师提问启发、实验探究、课件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讨论、练习为主的综合性启发式的教法。

【教学用具】

饮料瓶、平抛竖落仪、平抛仪、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查漏补缺

问:

1.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答: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可以将一个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行研究。

温故知新,为平抛运动的教学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情境一

  根据生活经验,

思考回答问题

来自身边的这些情境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情境二:把教室的垃圾筐放在讲台一侧,请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站在讲台的另一侧把粉笔头水平抛出使其落入垃圾箱内。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身高不同的两个同学要想投中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加深对平抛运动概念的理解。

三、师生互动,

   实验探究

老师提出问题:

平抛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

初速度方向如何?

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平抛这个曲线运动?

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哪两个方向的运动?

猜想:物体在这两个方向将做何种运动?

探究一:竖直方向分运动

老师引导: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

老师用手机拍下视频

老师用电脑播放视频,慢拍慢放,逐帧播放

探究二:水平方向分运动

老师引导: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老师展示实验器材

老师用手机拍下视频

老师用电脑播放视频,慢拍慢放,逐帧播放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可知平抛运动可以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运动来研究。

学生猜想: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应该为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老师指导——完善方案

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看视频:任何相同时间,两小球下落高度相同。

得出结论: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猜想:水平方向具有水平初速度,不受外力,应该为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老师指导——完善方案

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看视频:任何相同时间,两小球水平运动位移相同,落地瞬间两小球相撞。

得出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主动参与,小组交流讨论,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主动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实验结论。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老师引导:利用合成的方法求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抛出位移。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瞬时速度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不同。

学生独立归纳:

t秒末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抛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五、联系生活,课堂举例

例题:在水平路上骑摩托车的人,遇到一个壕沟,沟两岸高低差0.8m,水平间距5m,摩托车要安全越过这个壕沟,速度至少多大?(忽略空气阻力, g =10m/s2 )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思路,规范写出解题步骤。

培养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

还原本次教学过程

学生配合老师整理知识

化曲为直,由直得曲,渗透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2节 平抛运动

一、平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一定水平速度抛出,并且只受重力作用的曲线运动。

2、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3、分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规律

1、加速度: 保持不变。

2、速度:水平分速度VX=V0    竖直分速度VY=gt

         t秒末的合速度   Vt的方向

3、位移: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具有了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