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烛光|名校长夏强:教育追梦人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15 10:57:59 点击数:33371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7日第7版刊登

《河北教育》2020年第2期刊登

《人民日报》融媒体新平台2020年3月13日日报头条刊登

燕赵烛光|名校长夏强:教育追梦人

《中国教育报》记者 周洪松

阳光温煦,轻风拂面。

步入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的校门,迎面矗立的花岗岩石镌刻着八个大字:责任、荣誉、感恩、包容。这八个字,充分凝聚了这所年轻的中学坚守的管理智慧和教育情怀。

在守望中静听花开,倾心寻觅夜空里最亮的星。从激扬的弱冠之年到稳健的知天命之岁,从奔赴祖国西北最边陲小镇支教到成长为省会两所知名学校校长,40年间,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现任校长夏强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全部献给了基础教育事业;近40年来,他也在行走与探索中收获了人生的充盈与幸福。

岁月如歌,山高水长。如今,这位“功成名就”的宽厚长者依然不忘初心踏实前行,依然保持着甘为教育奉献一生的赤子之心,依然不停追问着教育的本真,依然努力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天山脚下的“儿子娃娃”

让我们把目光返回到38年前。

1981年8月,刚满19岁的青年夏强,从河北师范大学师专班毕业后,带着未脱的稚气和满腔热忱,跨入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至今,夏强还清楚记得上班第一天父亲对他讲的一番话:“要听党组织的话,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当时,夏强的父母亲都是河北省冶金厅干部,从小夏强就家教严格。父亲的话让夏强刻在了脑子里。

刚一上班,夏强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第一年,就担任高一班主任,上两个班的化学课,并负责校团委工作。

提起深厚的教育情结,就绕不开他远赴新疆阿克苏的两年半的支教经历。

1983年初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偶然的机会,听闻市教委有支边任务,新疆来求援的同志已抵达石家庄,这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心头一热。他主动找到招待所,听新疆同志讲述当地教育的落后和困难后,夏强那颗年轻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听从党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夏强毅然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抉择:报名去西部支边。

当年4月11日,夏强从石家庄火车站踏上西去的绿皮列车,晃荡三天三夜行至乌鲁木齐,再转乘汽车颠簸四整天,终于抵达目的地——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这个祖国最西北县的县城。他被安排到乌什县回汉中学教书,艰苦而充实的支教生活开始了。

第一次离开家乡,远离父母,事事要靠自己:水要到井里去打,还得天天买东西、劈柴、生火、做饭,吃不惯牛羊肉,当地冬天气温最低到零下三十度,水土不服,身上长了很多又痒又痛的肿块,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没有电视,报纸最早也是一周前的……面对困难,夏强向县、校领导以及远在万里之遥的四十中党支部表下决心:一定会勇挑重担,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边疆群众的期盼。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回汉中学,夏强同时担任高中文科、理科两个班的班主任,还教着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化学课。学生基础差,夏强几个假期都给学生补课,没有回家。两个春节都和学生在一起,两年半时间从没有离开过学生,他把自己真正融入了这个集体。

为提高教学质量,夏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课下认真备课,课上认真讲授,特别注意化学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听到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想起;做过的,我会理解。”这是他那段时间悟出的一个教育规律,后来也运用到日后学校教育理念培树中,并进一步凝炼为“知行合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教的那届学生在高考中化学成绩平均提高近30分。他的学生多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大连海运学院、西北工学院等高校。

除了教学工作外,夏强还和另一名教师组织县田径队并任领队。在1984年全地区田径比赛中,荣获团体第三名,是乌什县在阿克苏地区比赛历史最好成绩。1983年底,他组织学校第一个女子足球队,当年就在县联赛中取得亚军……

为此,他多次受到县里嘉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1985年3 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还被中宣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八十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

夏强经常在班内组织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班会,反复强调:各族人民一家亲;每到库尔邦节和肉孜节,主动到民族朋友和民族学生家拜年。他还和当地一个年龄相近的小伙子成了好友,一起锻炼身体,互相学习语言。很快,夏强买东西、进行家访都不用别人翻译了,而他这个小伙伴不但能说汉语,还能用汉字写信了。

“这个从太行山来的巴郎子,就是我们天山脚下的儿子娃娃!”说起夏强,县里清真寺的老阿訇亲切地这样说。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历练,也是自己教育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那时,我下定决心要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离开新疆30多年,夏强依然难忘当年的青春激扬。

不苛求人人成才  但必须个个成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夏强看来,衡量一个好校长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看是否形成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并有效推行。

完成支边任务后,夏强回到四十中,继续从班主任、任课老师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2002年7月,他接任校长。

四十中是众多家长和孩子热切向往的“精英”学校。在夏强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素质教育理论与研究实验基地”,连续十余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其中2002年中考科目15项指标中有8项位列全市第一。

夏强的教育理念,根植于现实的土壤。

张小磊是夏强在四十中任校长时的一名单亲家庭学生,从小缺失母爱,内心孤独自卑。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下,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一所技校,毕业后成长为技术能手,并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他曾说:“我现在很快乐,很满足。”

在以往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张小磊是学校里最不起眼的一类学生,但是他的成长却引发了夏强的深思:从人才角度看,张小磊可能算不上是“成才”,但他成长为高素质劳动者,开启了幸福人生,学校对张小磊的教育,能说是不成功吗?

那么,教育的本源何在?目的何在?学校教育的使命又是什么?当今教育,如果说每个孩子上大学,有所谓体面工作才叫成功,那哪些孩子会成为卡车司机、工厂职工?如果没有这些普通劳动者,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

“培养学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人’是基础,‘成才’是目标。”一连串的追问与思考,让夏强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国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重要议程,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校倾斜,旨在让所有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所新建薄弱校。

2007年11月,教育局计划让夏强调任四十四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学校位于省会东南隅的城乡结合部,生源大都是市郊和市区外20多个村庄的孩子和进城务工者子女。面对仅有一座综合楼、没有操场的校园,生源、师资、学生成绩均与四十中不可同日而语的现状,夏强又一次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服从组织安排再出发,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开启一段新的教育旅程……

就在这里,夏强明确提出并推行了“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教育理念。

“初中三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优秀品质、健全人格,这些会让他们一生受益。我们教孩子三年,就要为孩子想三十年。” 这是夏强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跟老师们强调的话。

学校首先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这个最基础环节做起,“律行以成习,化习以为德,修德以养和”。短短一个学期,校内打闹的少了,乱扔垃圾的没了,衣服头发脏乱的没了……如今再走进校园,但见绿树成荫,地面上看不到一个纸片,学生们举止文明,心态阳光。

“不比起点比成长”,“不比聪明比勤奋”,四十四中不仅注重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还注重给学生创造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科技节、河北梆子合唱节、体育节、集体舞比赛、广播操比赛、国庆文艺汇演等几十项活动让学生们乐在其中。阳光体育活动,每名学生除了跳绳、踢毽子和集体舞之外,还要学会吹奏口琴、跳骑马舞,从2013级学生开始,学校又创造性地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井陉拉花融入到课间操中。

“农村娃”双含玉,在学校参加“百科讲坛”,学会了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信息并制作成PPT讲稿。“原以为课本就是知识的来源,现在发现整个世界就是我的课本。”谈到收获,她这样说。

时逸之、苏文研从暑假开始,利用三个月时间走访、调查,写出了倡议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在河北省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一大批“原本普通”的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脱颖而出。

多年来,学校从实施科学民主管理,到立体德育、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再到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全部围绕着“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办学理念而进行。

当时,建校不到一年的四十四中,根据上级要求,合并了两所农村学校五十五中、五十六中和一所厂办校炼油厂中学,不同的学校文化磨合碰撞,让新学校发展困难重重。但在夏强的科学筹划与积极努力下,四十四中实现了由新建校、合并校、薄弱校成为优质均衡发展典范的华丽转身,教育教学质量迈入全市义务教育第一方阵,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文明单位。

2011年4月,在教育部主办的“人民教育家论坛”上,夏强的《不求人人成才,但须个个成人》专题报告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肯定。同年10月11日,河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在四十四中举行。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结合部中学成“人”教育研讨会在该校举办,学校的做法受到普遍好评。

追觅夜空中最亮的星

夏强一直在踏实前行,一直走在追问教育本源、追寻教育梦想的路途上。他在不懈的耕耘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接连创办出两所区域内社会认可的知名学校,个人获奖无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先进工作者、首届中小学骨干校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家庄市中小学十大知名校长……

夏强说:“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躬身实践,同时又囿于实践,办学实践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亟需沉淀与提炼。”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夏强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以立德树人为本,把培养较高目标的“成才”与培养基础目标的“成人”有机结合。

也就是在确立这一办学理念后,四十四中从建校之初就树立了尊重教育规律、科学发展的意识。学校专门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发展规划,顺利走上科学稳健发展的道路。

十余年来,四十四中与全国多所名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有计划地选拔骨干教师到各地名校参观学习,多角度、多方位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期间,夏强带领本校老师曾北上东北平原,南下长江、珠江三角洲,西跨太行山脉,东进齐鲁大地,翻越巴山蜀水,就是为了取到“真经”,学到“真功夫”。

“赴外地名校进行同课异构,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引导了我们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对此,学校的冯佳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老师们外出学习的经验、体会已经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根据他们的感悟和思考整理成册的《我们行万里路》,业已由河北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是的,做好自己,还要影响带动周边,由一棵大树发展成一片森林。

2015年,夏强校长的个人专著《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提升学生生命品质的学校教育实践》由华东师大出版社正式发行;2018年,第二本专著《十年守望,筑梦成真——一所城乡结合部合并校成功发展实践》再次出版。2002年以来,他主持5个省级课题,4次获得教学成果奖,其中,《城乡结合部初中阶段学生成“人”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荣获一等奖。

2017年4月27日,夏强被河北师范大学聘请为“河北省教育家型校长培训工程首期校长培训班导师”;2018年4月,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影子校长培训计划项目导师”;2019年4月,被石家庄市教育局评为首批名校长工作室领衔校长,与其他6位本地校长结成发展共同体。

截至目前,导师夏强培养的学员中,三十余人成长为校级干部,培养的众多优秀教师成为当地教育教学骨干中坚。

2010年开始,四十四中与灵寿县南宅乡中成为结对学校,在德育活动、同课异构、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了38次深度交流。在精准帮扶下,南宅乡中学生人数翻了三倍,一所教学成绩曾是全县末位的学校,如今已被评为灵寿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教田辽阔,星空璀璨。夏强自始至终保持着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追求。

“我的教育梦想就是‘教师进步、学生成人、校园美丽、学校发展’,如果不辱使命,实现或者实现一大部分,我就满足了。教育是认识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是慢的艺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无声的爱去守望;教育又是美的享受,在心灵守望中静听着花开的声音。”夏强如是说。

夏强喜欢这样一首歌:“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忙完一天的工作,他又惬意地沉浸在这动人的歌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