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例分享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12-19 14:23:04 点击数:2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课例分享

初中部21级历史组  王楠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初三历史组教师王楠。能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深感荣幸,10月28日河北省夏校长名校长工作室组织了与清河四校同课异构活动,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推动联合教研。我校多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各位教师采用三段六步讲学稿教学模式、融入新课标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上张弛有度、深入浅出,不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的碰撞,让彼此收获灵感与创新。清河各学校校领导、老师们也给予一致好评。本次活动与其说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感谢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与平台,感谢李校长全程指导与帮助。

作为一名超龄的青年教师,我向大家展示在活动中所作的一节复习课《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汇报内容:课程准备、教学过程、收获感悟。

准备过程

当接到即将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时,一种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情绪在心头交织。仿佛站在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前,时刻等待着被宣判。我深知这次活动不仅是对自己日常教学技艺的一次检验,更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当然这份紧张也催生了砥砺前行的动力。清河五中李丽老师选择的课题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看到课题时我没有什么思路,也不知道怎么上好复习课,在具体备课过程中,初稿教学设计和一张张幻灯片是杜晓玲老师和我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一起做出来的。前后磨课四次,初三历史组教师全程参与,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接下来的一周时间,课件开始了大改——特改——细改,杨老师从始至终帮我梳理思路,从精雕细琢课件内容,到课堂语言纠正,整个磨课过程中让我看到了历史组团结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不仅有经验、有学识、有教有研,也拥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教学流程

在新课标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学中的设计

新课标在课程结构上构建了通史内容与跨学科主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本单元的内容属于世界近代史通史里面的第三个单元的内容。包括: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2课活动课:唱响《国际歌》。就结构来讲承上启下,就内容而言不多,如何将本单元内容整合出来,我采用了22课歌曲贯穿于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新课标背景下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即将历史与地理、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学科内容相结合,而我把音乐与历史结合起来,副标题定位——音乐中的历史。整堂课用歌曲歌词贯穿始终,分为三个板块:一首歌折射一段历史、一首歌鼓舞一个时代、一首歌唤醒一个世界。三个板块用了三段歌词,借助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

导入:创设情境:播放《国际歌》,听歌词,鉴赏《国际歌》,带入情境,拉近这段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探究《国际歌》背后历史的兴趣。

第一段歌词: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设置任务一:歌词中的“奴隶”指哪些人?这些人为什么是受苦的人?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学生会想到工人阶级,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采用大机器生产,现代工厂制度确立,资本家为了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积累财富,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急剧恶化。一首歌折射一段历史,这样就为复习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做了准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火车等工业革命成果,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段歌词:

 

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设置任务二:歌词中“真理”是什么,真理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解决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中《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一首歌鼓舞一个时代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段歌词: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  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歌词中,“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实现了吗?这是本课的拓展提升,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近现代不同阶段革命历程,社会发展,使得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首歌唤醒一个世界。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做《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设计意图:体现新课标学业要求,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帮助学生建立更宏观的历史视角,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

二、教学活动中凸显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了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项要求在三段六步教学稿上可以体现出来。

(时空观念)任务一:歌词中的“奴隶”是指哪些人?这些人为什么是“受苦的人”?考查工业革命开展,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体现时空观念。

出示材料,请你依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整理工业影响,突出(史料实证):

设计意图:建立在学生已学的基础之上,立足新课标,通过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分类整理工业革命影响,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能够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课堂上用表格回顾工业革命成果,从机器发明过程、发明者、国别等角度,思考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做了方法指导。出示河北中考题,检测反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里面要求的必备关键能力体现。

因为是复习课,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之上。李校长反复强调课堂上要注重知识落实,时刻注意围绕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那么,最后环节构建整合历史知识结构图必不可少。

三、反思与感悟

第一:复习课不仅仅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更是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比较好的做法是多元化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史料研读、合作探究,学生参与度高。当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语言不够精练,学情把控不是太准确,内容深度与广度可以在加强一些。

第二: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说的是“史料”,而非材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历史教学中要要重视史料,尽可能多选用一手史料,必要时利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互证。材料解析题是中考重要题型,材料一般都出自原始史料,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多阅读、加强学习、给学生渗透史料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解读和分析史料。不断的进行史料训练,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才会提升。

第三: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性:新课标体现了最新教育理念和改革趋势,规定了不同学段和学科的具体培养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现在许多课设计思路都是千篇一律,要想推陈出新,我们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创意、或者有更好的呈现方式,此次新课标中提出的历史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都是可以满足教师对教学的再思考。现在正在进行的基础教师业务培训里面也有新课标解读,讲述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主要变化。学校也多次组织相关内容培训学习,组里交流汇报学习成果,交流与碰撞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

第四: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备课总是会扎入一个思路中走不出来,初三历史组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就是一个资源智库。历史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视角和方法,感谢历史组大家庭的帮助。

这次跟大家分享也是给了我一次教学反思的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与能力,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感谢老师们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