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乐交织的新课标探索之旅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12-19 14:24:14 点击数:3

痛乐交织的新课标探索之旅

——国培公开课的上课感受

初中部23级英语组  张红芬

3月14日收到通知——参加国培的河北省市级骨干教师上一节语法公开课,顿时觉得压力山大,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参加国培的都是市级骨干教师,都是英语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课上得好不好他们最有评价权,稍不留神,就会让我们四十四中的美好形象受损。二是全方位落实新课标理念。上一节语法展示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真是难上加难。上课教师既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又要见多识广有足够强的创新思维,二者缺一不可。我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向赵会彦主任和尹学刚组长诉苦,表达我的畏难情绪。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明白:办法总比困难多,车到山前必有路。既然无路可退,那就奋勇向前,全力以赴。尹学刚老师积极地为我所苦恼的这节课教材提供的语料不足想办法。尹老师的话让我确信作为一个老教师,应该有大教材观,有足够宽的视野,能够获取海量信息,给学生提供最优化的学习资源。于是我就广泛收集各种与现在进行时态相关的资料,什么课件,教案,习题,教参,微课,视频,歌曲,课标上语法方面的相关解读,各级各类优质课的有关资料,等等。我也虚心地向同行请教,我甚至向我家老二英语课外班的老师请教她是怎么讲语法让八九岁的小孩子也能愿意听、听得懂的。可是二十多天的煎熬还是理不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来。这段时间我最怕看到的就是尹学刚老师,他一看见我就问我课准备的怎么样了?能不能找个班试讲一下,让大家听一听一块儿给你想办法?这是现在进行时态的第二课时,你准备把教学重点放在哪里啊?不能再拖了啊,王淑霞老师随时可能会来听你的课。再说了接下来学校的活动比较多,越往后越没时间改了啊。实在没有办法我就按照惯性设计出一节我最拿手的语法知识讲授课。我心里想,虽然我没有太多地方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但是我语言知识讲解清楚全面,讲练结合的好,有助于学生考试提分啊。再说了,全英教学讲语法让学生听明白已经很不容易了。去年的全国评优课没有一节是语法课,可见新课标理念不用在语法课上落实,或者是不好落实,没有人愿意公开课挑战语法课就是最好的证明。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有两节语法课也都是讲授为主再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这样我一方面心虚没有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一方面又给自己找各种理由证明课讲得不好不能怨我,谁让你们让我上语法课呢。

4月8日王淑霞老师到校听课指导,只好硬着头皮上。学生的课堂表现让我大失所望,木呆呆地看着老师熬了一节课。我心里想,这下完了,这节课上砸了,肯定得被王老师批评死了。王老师这样的专家最懂得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判一节课设计的好坏了。这节课的设计完全没有使学生的思维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体现出来呀。果然不出所料,王老师把我精心设计的课全盘否定了,说我用的是二十年前的教学方法,活脱脱地把语法课上成了习题课,这种方法真的有助于学生提分吗?课程标准都改了,我们的河北中考试题没有改吗?单纯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通过分析河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知中考对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比重越来越高。比如,任务型阅读的汉译英的小题变成了:Do you like the technology in the smart home? Why or why not? 再比如我们河北的新中考去掉语境不够充分的单项选择题和连词成句题换成情景对话题。再看一看河北中考书面表达题的发展历程,是不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我的这些通过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来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老旧教学方法怎么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呢?王淑霞老师问我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我回答说:“人与自然”范畴,纳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群,内容涉及“天气与日常生活”。她又问我这节课我确定的主题意义是什么?我一下就懵了,“语法课还有主题意义啊?书上给的语法课没有语篇,就给了几个零散的练习题,怎么进行语篇分析?如何确定主题意义?王老师说每个课型都要有主题意义。只有确定了主题意义,才能在主题引领下,围绕主题意义,制定本课时的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 设计层层递进的既要学习语言,同时也受到好的教育的英语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能力的提高,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策略的训练同时兼顾的目的。通过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达到深化主题,实现育人价值的目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知识之外的艺术,关注对学生的能力、文化、思维、策略的培养和提高。比如说展示作文,让大家找错,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目标的达成,不利于育人。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说,更利于改进,更利于目标的达成。让他知道自己哪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心情更放松、愉悦,更有利于学习。今后,任何重复性的基于知识积累的工作都将被机器人替代,任何没有创造性或含金量的教学也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教学内容绝不能单一性、碎片化,应具有学科内容的融合性,生活场景的真实性,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挑战性,不断突破思维的固有模式,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使课程融合成为常态。也只有确定了主题意义,这一切才能成为可能。王老师的一番话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王老师之所以把我精心设计的课全盘否定,是因为我设计的这节课与新课标的理念南辕北辙了,难怪王老师那么着急。王老师言辞犀利的批评让我明白了讲授语法时,也要有语境,要教出语法背后的东西,保护学生的心理关注,再注重一下逻辑,归纳、演绎都可以教语法,但是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只有教师课堂设计有逻辑性,学生才能有逻辑性。行为和以身作则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活动观既是理念又是实践指导。信息链、问题链 、活动链,应该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设计问题时从大问题着手,大问题引领,小问题支撑。

方向明确了,那就推翻了重来,尹学刚老师在许瑞霞主任的建议下将23级英语备课组成员明确分工,团队齐力攻坚。第一次试讲之后,22级和23级所有的英语老师在王淑霞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群策群力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王铁军校长、许瑞霞主任和赵会彦主任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建议我好好利用一下新加坡的研学经历并且提醒我5月份新加坡访问团真的要来我校参观交流了。我好像一下子就有了从大问题着手的思路了,我要用新加坡研学的经历输入,用新加坡访问团来访输出。有了大问题引领,做小问题支撑就容易多了。尹学刚老师、郭庆伟老师、刘玉玮老师、王明霞老师、高业娇老师、武蕊老师、申智老师和我共同讨论并确定了本课时的主题意义:通过谈论、描述、评价不同的天气情况下人们的日常活动,认识到不同职业的人在社会中的贡献。之后我们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共同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张岑、江亚平、朱晨希、张卉惠、刘玉玮老师还为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泼有趣的推动学生体验、参与、发展的交际性练习活动,利用信息差,创设类似于真实语境中的交流活动来代替我原来设计的机械性练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内省,体验成功,感受以言成事的快乐。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有积极的体验,以育人为本。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一直想着王淑霞老师和梁文霞老师说过的话:要放平心态,不要抱怨学生基础差。重点内容,学生掌握不好,教师要考虑: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我呈现了多少遍?在学生面前复现了多少遍?重要内容要重复加强。学生对我的课不感兴趣,是我设计的活动没有在学生的兴趣点上。英语兴趣化,兴趣英语化。不是唱高调,眼中有学生(看到学生特点) ,心中有人(让他有展示的机会),把学生特点最优解,真正实现育人为本。备课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我最初设计的课只停留在关注学生较低认知水平的层面,忽略了对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关注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方向相悖。

在王淑霞老师的指导下,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研究课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要秉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学科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明确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学生所学,推动学生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能力的提升。既要成为学生的陪伴者,还要努力成为对话者、引领者,打造有品位的课堂,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通过学习新课标和王淑霞老师手把手的磨课指导,我懂得了目标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主题语境和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创设接近生活、接近学生的真实语境,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中的活动都灵活开放,以情感渗透和思维培养为主线,搭好台阶将教学环节串在一起,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具有学科内容的融合性、生活场景的真实性、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挑战性。

程晓堂教授说:“真实的情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崔允kuo四声)教授说:“真实任务、真实情境的介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点,以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为学习内容的深度学习可以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基于活动观的课堂设计已经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去掉外面的虚假热闹和课堂互动的外在形式,转向关注学生实实在在的语言发展、知识建构、思维提升,引导正确的价值观,让学习真正发生。只要我们相信和支持,我们就可以逐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期待、快乐和有成就感的体验。长此以往,曾经相看两厌的课堂就会变得相互吸引,各得所愿,师生都会有“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体验。

本课选取的内容特别符合教学需要,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收听微信语音通话、阅读微信聊天文本、浏览世界地图等方式充分感知、体验:如何谈论天气,如何描述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教师基于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所布置的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学生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目标语言解决新的问题,进行展示提升。这节语法课体现了三维语法(形式、意义、用法)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本为源,整合内容,梳理信息链;以终为始,围绕主题意义探究搭建问题链;以小见大,设计螺旋递进的活动链。本节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简洁大方,令人赏心悦目,这是申智老师和朱晨希老师牺牲休息时间熬了好几个日夜做出来的。本节课的教案和讲学稿层次分明、整洁优美,是王明霞老师、张岑老师和江亚平老师做的。最美时刻的模板是我们最美丽的张卉惠老师设计并打印发到学生手中的。在我开讲之前紧张得双手冰凉,声音颤抖的时候,拥有敏锐洞察力的李芳校长帮我整理着装,满怀期待地说:“红芬,你别紧张,不用考虑时间,放开了讲就行,你没问题的。”李校长的话让我顿时满血复活,有了傲视群雄的感觉,一节课下来竟然没有丝毫的紧张之感。在备课教研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各位老师们的优秀,正是大家的优秀,让我永远有学习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真是“教”学路漫漫 ,“研”途皆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