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游学人员构成所想到的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1-14 17:19:02 点击数:544


初一英语组 李庆敏

2017年暑假,我非常幸运的和学校120名学生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国游学活动,这已经是学校连续十年组织学生的游学活动了。学生游学的脚步走过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地。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走出去,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回到家,我们知道了要学好知识,学习传统文化,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在伴随学生游学的过程中,我对于他们的家庭出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游学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是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但学生游学的人数却逐年递增。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学生游学人数的快速增长?他们的家庭结构是怎样?游学的费用占用了他们家庭收入的多少?家长对于游学的看法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展开了调查。让我略感意外的是,这120名同学全部来自普通家庭。他们的父母有工人、教师、公务员、超市促销员、个体户、城中村村民。游学的费用在他们的家庭年收入中,占到10%的有32人,30%的有57人。50%的有27人,70%的有4人。在和家长的聊天中,谈到了对于支持孩子游学的原因。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说是希望孩子看到发达国家的先进,参观名校,促进孩子学习动力的增长。有20%以上的家长说,自己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就在身边,科技改变世界,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学校的生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周边的大马村、魏通、三教堂、二十里铺村。在和一名村民交谈中,他谈到:“城中村的改造、拆迁,确实让我们一夜暴富了,但村里的一部分人,毛病很快来了,赌博,买车,飙车,钱很快糟蹋光了。他们有了钱也不知道咋花,一出去说话,办事,照样让人瞧不起。现在国家政策好,我的孩子上了四十四中,和市里的孩子一样受教育,我要让我的孩子见世面,讲体面,有远见,和市里的孩子一样。说话办事不能让人小瞧了。”一名家长谈到,在单位里,明显感觉到,现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发展得比自己那一代人更快,更好,他们开阔的眼界使他们敢说敢干,有创意,有想法。我特意了解了几名家庭收入一般的家长的想法。一名家长谈到,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找工作时只能是卖力气,可是现在卖力气的工作也不多了,希望自己的孩子游学以后,有更高的目标,一定要接受最好的教育。

对比改革开放之初的留学情况(那时候还没有游学一说),我感慨万千。那时,中国的国门刚刚打开,中国人没有谁敢梦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更不要说去海外游学或留学。八十年代前期,也就是中美建交不久,中国的国力和开放程度有限,能出去留学的都是各个单位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大城市。当时出国的最大障碍就是护照的办理。那时办理护照是件麻烦事,先需要工作单位批准,辞公职,再拿着单位介绍信去办理护照申请。办签证更是难上加难。拒签率极高。今天护照的办理,拿上身份证去就近的派出所几分钟就可以了。我们学校一组40人的签证办理只有高英副书记作为代表和一个签证官商议就全部通过了。

游学或留学人员构成的变化,护照签证办理难易的的变化,来自于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美国不再担心中国人会滞留不归。中国也不再担心人才流失,毕竟把一部分人才留在国外,对于文化沟通和国际影响力都是影响深远的,只有更深刻的交互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游学人员构成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于普通家庭经济实力的增强。这变化,让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辉历程,为我们揭开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的绚烂画卷的一角。另一方面来自于家长观念的改变,许多人出国不再是改变命运的殊死一搏,而是扩展阅历,感受人生的一个过程。这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家的孩子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看到了普通老百姓对于子女能接受均衡教育的感激,透过这小小的镜头,我们看到了大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