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渔家傲·秋思》教案
与海南省琼海市四校交流活动展示课
初三语文组 刘 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片写景和抒情,以及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边塞诗导入
1.老师给出下列诗句,同学们,你能完整地背下来吗?(学生小声读,同桌互相帮助)
(1)大漠孤烟直, 。
(2)忽如一夜春风来, 。
(3)醉卧沙场君莫笑, 。
(4)角声满天秋色里, 。
(5)黄沙百战穿金甲, 。
(6) 西北望,射天狼。
(7)报君黄金台上意, 。
(8) 传金柝, 照铁衣。
2.这些都是边塞诗中的名句。边塞诗就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反映边疆地区军营生活为题材的诗。内容有描写壮美的边塞风光的;有反映艰苦的军营生活的;有描写悲壮的战斗场面的;有表达杀敌卫国的决心的……同学们齐声朗读。
壮美的边塞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艰苦的军营生活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悲壮的战斗场面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杀敌卫国的决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家傲 秋思》就是一首边塞诗。(板书:渔家傲 秋思)渔家傲,词牌名。秋思,秋天的思绪。作者,范仲淹。
二、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范仲淹,首先他是北宋文学家,他的散文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以《岳阳楼记》最有名。他又是政治家,做过参知政事,曾上书朝廷,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主张新政。他还是一位军事家,康定元年,52岁的范仲淹奉命来到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开始了抗击西夏的戍边生活。《渔家傲·秋思》作于此时。
三、朗读
1.指名一学生朗读,读准字音(红字的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学生齐读。
四、讲解词的内容
(一)上片
1.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天一到,边塞的风景与中原大不一样。“异”,不同。有哪些不同呢?
2.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雁向衡阳飞去,竟一点也没有留恋之意。这是为什么?
老师引用两句诗,同学们就明白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在边塞,狂风席卷大地,白草都被吹断了,刚到八月就漫天飞雪,而且雪片大如席子。虽是夸张,足见这里气候奇寒,难怪大雁没有留恋之意。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写大雁,实则是衬托气候的恶劣。这是边塞与中原的第一个“异”。
3.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包括风声、马声、羌笛声等。羌笛,是羌族特有的乐器,声音凄切。
狂风怒吼,烈马悲鸣,羌笛凄切,构成了边塞的悲声。
四面八方边塞的悲声连同号角声一同响起。这一句从听觉上写出了边塞声音的悲凉。这是边塞与中原的第二个“异”。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千嶂,重峦叠嶂。
长烟——大片的烟雾
落日——夕阳西下
孤城闭,一座孤城大门紧闭着。为什么?
大家想一想,战争双方,如果我军兵力足够强大,是不是无需紧闭城门,大可主动出击呢?可见此时敌强我弱,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这一句一连推出4个景物,荒凉空旷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这是边塞与中原的第三个“异”。
小结:
上片描写了塞下秋景,一个“异”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具体有三个“异”:气候恶劣,声音悲凉,景物荒凉空旷。(板书)
(二)下片
1.浊酒一杯家万里
喝下一杯浊酒,不禁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这句抒发的自然是思乡之情。
“一”、“万”形成强烈的反差,一杯浊酒怎能化解千里万里浓重的思乡呢?
2.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是个典故:
东汉,窦宪率精兵大破匈奴,单于逃走,窦宪乘胜追击,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从此,延续数百年的汉匈战争得以结束。
勒,刻。燕然未勒,意思是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同学们揣摩一下作者运用这一典故有什么用意?
明确:希望自己像窦宪一样,铲除边患,建功立业。
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一种矛盾心理:思念家乡又不能回家,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燕然勒石的目的。
3.羌管悠悠霜满地
幽怨的羌笛声响起,寒霜洒满大地。
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烘托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睡觉。这样的夜晚,征人难以入睡。征夫,出征的士兵。
白发的不仅是将军,还有多年戍边未归的士兵;洒下热泪的也不只士兵,将军也因思念家乡、壮志未酬内心哀伤。这种修辞叫——互文。
流泪是人们心理的反映,那么,这里的“泪”包含将士哪些复杂的心情?
1.思乡之泪
2.壮志未酬的哀伤之泪
再想,戍边多年,边患未除,真的是将士无能吗?
老师提供两则材料:(1)1040年,范仲淹奉命担任西北边防主帅。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 积极抵御。(2) 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当地民谣: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吓破胆”。
看来,范仲淹很有能力,也很努力。边患难平的真正原因是朝廷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
所以,“泪”中,还含蓄的表现了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的愤懑不平。
小结:
下片,主要抒发了将士复杂的思想感情:1、思乡之情。 2、渴望建功立业。3、对朝廷不修武备的愤懑不平。概括为:思乡忧国。(板书)
五、背诵
1.两名同学,分别说说上片、下片的字面含义。
2.自由背诵全文。
3.在老师的提示下,齐背全词。
塞下秋景 异: 雁 边声
角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
酒 家 未勒 无计 羌管
霜 不寐 泪
六、归纳主旨(填空)
这首词通过对 塞下秋景 的描写, 表现了戍边将士 艰苦 的军营生活, 抒发了作者 浓浓的思乡 之情和 对 建功立业 的渴望, 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 不修武备 的愤懑不平。
七、品味写作特色(学生就某一点写法上的特色进行赏析,自由发言。)
明确:
1.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荒凉空旷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3.“羌管悠悠霜满地”,情景交融,烘托将士思念家乡又不能回家、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4.运用互文,“白发”“泪”表达将士复杂心情。
八、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词的理解
1.反映边塞将士思念家乡却无法回家, 想建功立业又壮志未酬的矛盾心理的诗是: ,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异”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荒凉空旷的边塞风光图。
B.“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心理。
C.“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将写景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反映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C不是“如霜的月光”,是“寒霜”铺满大地。)
3.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1)理解诗句含义
(2)品味写法上的特色
(3)体味句子包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深夜难眠,将军和士兵都满头白发,热泪纵横。运用互文的手法,表达了将士们漫长的戍边生活中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哀伤。含蓄表达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的愤懑不平。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方法指导: 对诗句中的景物进行描写,加上合理的想象。
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银光的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柱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学生课堂练笔。自我展示。)
参考:连绵起伏的群峰,像千里屏障一样。烟雾迷茫中,落日朦胧,暮霭沉沉,一座边城孤零零地伫立在崇山峻岭之间,城门紧紧地关闭着。
九、总结
今天学了《渔家傲·秋思》,回忆范仲淹的一生,我们对范仲淹的认识上升了新的高度。
1.幼年家贫苦读——断齑画粥
2.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3.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担任边防主帅时,改革军制,积极抵御。
5.《岳阳楼记》中,再次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6.任参知政事时,上书朝廷,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
7.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出京,1051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范仲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要永远怀念他!学习他!继承发扬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
十、作业
比较《渔家傲·秋思》与《天净沙·秋思》在体裁、内容、写法上的不同。
十一、板书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景 荒凉空旷 (异)
将士心情 思乡忧国 (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