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e-learning想到的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1-19 05:59:23 点击数:28977

e-learning想到的

李 芳

e-learning是王其云老师在MECE850“教育技术及其在管理上的应用”课程中讲到的概念,是西方提出的信息化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它正在替代500年以来沿用至今的学习模式”(美.霍顿著,吴峰,蒋立佳译.《数字化学习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2),是西方国家对信息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的概括称呼,相当于国内的“教育信息化”。

一、e-learning与“教育信息”

今年418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我注意到“教育信息化”的称呼,过去我们常用的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学习、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等称呼,都包含在此计划里,统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概念在国内官方文件中最早出处是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第15条中指出 “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e-learning的研究和使用从本世纪初就开始了,它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来自于2005年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提出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模型。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在国际大环境影响、政府支持下,也大跨步向前发展。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召开,开始培训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并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2004年颁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促进人网地网天网及其他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共享共建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06年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教育信息化基本要素

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信息化包括哪些要素呢?

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中进行了研究,我们大致勾勒一下它的轮廓:

教育信息化通俗来讲:可以比喻成路、车、人、货。“路”、“车”、“货”分别指硬件、平台、软件资源;“人”指教师、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对他们的培训活动。

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包括物、应用、人、管理、评价、政策。物指路车货等硬件软件支持;应用指课程的开设、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习方式的变革等。人指教师、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对他们的培训活动;管理指教育工作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管理;评价政策。

教育信息化从逻辑分析的角度:包括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教学的变革、学习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政策。

三、教育信息化的几个重点

以上分类大同小异,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因素,比如教师、学生及相关教学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培训,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等,而这也是《2.0行动计划》的重点实施方向。

1.从TPCK模型看,信息技术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TPAC2005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KoehlerMishra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简称TPACK。之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TPACK模型把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相结合,让它们成对的或三个结合起来理解。因为信息技术虽然为教育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能量,确定了新方向,但如果没有人的正确使用,技术自身丝毫不起作用。正如梅赫所言,是人用机器,而不是机器自身起作用。教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结合,在课堂上应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正是TPCK模型的初衷。

2.从e-learningTPCK共同之处看,技术和教学法的整合要对症下药。TPACKe-learning的共同之处、关键之处是都关注了教学法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近几年国内教育信息化投入很多、硬件配置发展很快,但侧重技术引进,对其如何使用关注不够。我们对适合教师使用的软件关注较多,对如何与教学法结合关注不够。

原因之一:技术本身有门槛。信息技术本身专业性强、更新速度快,绝大多数教师做不到从技术内部机制深入了解其特性。因此技术本身在教学中便成为一项棘手的问题,大家对它异常关注,不足为奇。

原因之二:专业背景有阻碍。目前各校骨干基本为40岁左右的教师,他们成长于应试教育年代,计算机基本没见过、网络很少,更不用说使用了。而成长于信息时代的90后,虽然熟悉如何使用,但教学经验又不够,做到与教学相结合,还需“假以时日”。

原因之三:客观规律是如此。硬件设施——软件技术——教师应用——学生应用,关注技术,这是必经之路。

因此应让教师学习易于掌握,效果好的平台或软件,以此入手,逐步加深 、推进。客观看待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滞后性,学校要创造技术学习和使用的氛围,首先有好的硬件配置,再逐步深入本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3.从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看,可以先“用技术学”再用“技术教”。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大势所趋,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培训是关键所在,这是不好迈也得迈的门槛。那么不妨“工学结合”,比如用e-leaningTpack的方式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先让教师“用技术学”,再逐渐“用技术教”。比如教师培训可以在网上进行,或加入网络元素,在网络平台问题讨论、共享资源等。这是用建构主义的方式引导教师先学习技术的内容。

其次用技术教时,教师要先清楚哪些概念是重点、关键点,如何借助技术让学生了解面对的问题。了解教学法、技术的可供性,了解哪些是我们可以用的,适合我们用的。这需要教师了解技术,了解学科或特定主题内容,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将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教育信息化不是一时之功,不是一事之功,更不是一校之功,需要界定政府、技术企业、学校和教育部门各方权限。政府负责制定政策,评价;专门机构负责硬件软件资源开发,硬件包括基础设置,软件包括平台、图片视频动画工具等资源;学校和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及应用,按内容的不同,教师、学生及校内应用支持者都应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