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8-31 16:48:00 点击数:29448
 

冯 佳

  最近读到两则新闻:记者在汉口火车站看到,七位亲人携十箱行李护送大学新生入学(2009827日《武汉晚报》)。上海大学6000新生报到2500汽车护驾(2009827日《新闻晨报》)。

  独立飞翔的鹰才能搏击风浪。在西方不会看到“送学团”前呼后拥的景象,而在我国古代,年近弱冠就可以独自远行。然而今天我们的家长信奉的却是“百般呵护”的原则,在这种呵护下,“温室里的花朵”怎么会替他人考虑,怎么能有感恩之心?无条件的给予,忽视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一味索取的现状,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一切已习以为常,看做理所应当,怎能学会感恩? 

  读过一篇睿智小文《奴隶和哲学家》: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那奴隶从来没有见过海洋,也没有尝过坐船的苦,他一路哭哭啼啼,战栗不已,大家百般安慰,他仍然继续哭闹。国王被他扰得不得安宁,大家始终想不出办法让他安静下来。船上有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道:“请您允许我一试,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国王应允。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沉浮了几次,人们才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到船上。他连忙双手紧紧地抱着船,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做声。国王很是赞许,便开口问哲学家:“你这方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之灾的痛苦,便想不到稳坐船上的可贵。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是啊,经历了忧患,我们才知道,每个平常时刻都是一种幸福,每种恩泽都无比可贵。阳光、空气、绿树都值得感谢,路人、朋友、老师、亲人必须珍惜!

  苦难的童年,拮据的中专,暗藏风暴的海上生活,充满挑战的媒体工作,独自创办企业的种种艰辛,成就了彭成这位优秀的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常怀感恩之心,从个人角度而言,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是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经历更多的事情,直面各种困难,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大人坚决不替他做。当家长后退一小步时,孩子就会前进一大步。然而,现在父母老师给予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社会对这种爱持一种讴歌的态度。事实上我们错了,正是社会导向和教育意识淡化了孩子的回报意识。孩子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觉,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种种教育显得无奈而力不从心,难道只是因为孩子们不懂事吗?这又是什么导致的呢?家长老师社会是不是都需要自我反思呢?

  我教过的一名学生陈鸥,在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突然考了578分,领先第二名29分,以前她每次考试都难以突破500分,问她取得进步的原因,她说一是假期一直由她来带两岁的弟弟,从而知道了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要付出多少辛苦,而这是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二是她的表哥在一中读书,高一期末考试成绩比她高出100分,自己的父母在表哥父母面前好象矮了一截,于是她发誓认真学习,否则对不起常年在外奔波不息的父亲。亲身的经历便是感恩之心迸发的源泉,人都是向善的,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予孩子体会的机会而已。一旦感恩之心被激发,心灵受到触动之后,力量是无穷的。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很多大学生正经历着二十年人生中从没体会过的压力,虽然就业挫折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但这未必不是一次机会——直面挫折,懂得珍惜,全面成长的机会。当大学毕业生们不得不为就业问题四处奔波时,当挫折以残酷无情的面孔切入到学子内心深处时,他们正在经历着金钱买不到的人生历练和精神涅 。就算工作没找到,却寻觅挖掘到了永不放弃的人生信念和能屈能伸的青春本色。这何尝不是一种价值观的进步呢?苦难是一所学校,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在就业之初尝到了艰辛,必然会带着感恩之心投入工作,不会消极懈怠,带着昂扬的斗志上职场会越走越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