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之行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8-31 16:40:00 点击数:790
 

英语组 王晓清

  四月中旬,阳光温暖,柳絮飞扬。我接到张校长的通知:48号至12号要到江苏溧水东庐去学习,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8日晚坐了一宿火车,9日上午乘地铁换大巴辗转到了溧水县。当晚,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热情宴请了几个兄弟学校的教师,我们便是其中之一。席间夏校长、陈校长几次问及我们的旅途是否顺利,食宿安排是否满意,暖人心的话让每一位老师都感动不已。那时我们体会到作为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的一名教工是有尊严的,受重视的,是幸福的。

  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开始了,10号、11号我们听了陈康金校长的主题报告《讲学稿的背后》和来自全国四位英语教师的同文异教,并参加了听课交流及校长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学习,讲学稿模式在我的头脑中渐渐清晰。

  “讲学稿”是东庐中学师生教学中的共用文本,它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是课程校本化后的产物和“教学合一”的载体。它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备课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学稿”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其具体形成过程是

  1、教师提前在寒暑假疏通教材;

  2、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先行备课;

  3、备课组组员提前两天集体审稿,主备教师修改稿子,制成“讲学稿”;

  4、教师提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并在课前检查完成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5、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课后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交流;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

  讲学稿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变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几天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庐老师邰秋芳的英语课。她是一个气质淳朴的人,衣着非常朴素,讲课的语言很简练。她的讲学稿看起来没有什么所谓的亮点,但是看的出教学内容、方法、例题、习题、提出的问题都是精选的,是符合本课话题、重点、难点和学生学情的。学生使用“讲学稿”时体现了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根据“讲学稿”的提示,学生课前在“讲学稿”上标记了疑难问题;课堂上积极参与质疑和讨论,记录学习要点、方法、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阅读,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并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她的放手就像是在放风筝,风筝有它相对的自由,但线总在她手上,风筝飞的高低远近全在她操控,放的开还收的拢。整个一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没有任何花架子和作秀,每一步都落在了实处,每走一步都取得了实际效果。课堂上学生在跟读时,每一次都是有节奏和韵律的齐刷刷的三遍,看来教师在训练学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青岛44中王琦老师的英语课也给了我另一个启迪,那就是创造性地使用讲学稿。她的课有着更强的亲和力,分层次教学更明显,话题的设置更具有开放性。这大概源于青岛与东庐生源与学情有着很大的不同。

  除了在观摩课上的收获,评课交流时专家的点评和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南京市市教科所所长陈静波先生在评课时对老师们提了几点建议:

  1、做讲学稿时要规范并做好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叙述教学目标时要使用学生学的动词,而不应使用教师教的动词;要使用表示结果的动词而不应使用表示过程的动词。另外,做目标时,目标还要明确到领域的不同层次,具体活动中的目标也要设置。

  2、在写讲学稿时,要实事求是。某些环节不是小组合作学习就不要冠以那个帽子。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指导语言非常关键。教师要用简练的语言告诉学生:小组在一起做什么、怎么做、做多长时间,你所期待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怎么使用。

  3、讲学稿上的习题题型要与中、高考题型有区别,不应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向中、高考题型看齐。平时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效果。中、高考题型的一个很大的任务是选拔和区分,这与平时的教学目的有着根本的不同。目标不一样,任务和方法也就不一样。

  4、上课时,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恰当。过分依赖多媒体会造成教学过程的缺失,过程的缺失,会导致很多学生缺少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粉笔的使用则会弥补这个缺陷。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物、图片等。不能因为要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课堂的实效性。

  这些建议澄清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模糊概念,使我走出了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通过教师评课、互动及校长沙龙,我感觉到“讲学稿”看似平凡,但细细嚼来,其中文章不浅。我对“讲学稿”模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一、“讲学稿”模式的优势:

  1、它是集体备课的结晶,使每一位教师规范教案并整体提高。这有利于弱势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便于管理者整体把握教学效果。

  2、它比较适合我们现在的学情现状:农村学生较多,他们英语基础薄弱,会意领悟能力较低,家长不知如何配合与辅导。

  3、 教师、学生、家长共用一稿,把教师的隐性备课思维显性地呈现在纸上,有利于共同攻克难关。

  4、 作业前置,注重预习,激发了学生要学习的愿望,课后不留作业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了学生抵触学习的消极情绪。

  5、 “周周清”的课后补救措施,让学生反复做自己错过的题,加强了机械记忆,夯实了基础,突破了难点。

  二、 实施“讲学稿”模式的困难和建议

  1、教师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责任心差别很大。轮流主备时,不能保证每一个稿子都是精品。优化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个关键。调动教师的热情和真情需要下功夫。在实施时,要考虑到多劳多得。

  2、 一个讲学稿的出炉需要数次集体备课、数次打磨,因此应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统一的集体备课的时间,应该合理安排集体备课的频率。

  3、学生使用讲学稿预习是关键。如果学生提前不做或抄袭讲学稿,教师就很难把握上课的方向,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使用讲学稿要形成统一的、严格的对学生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要从细节入手,在这方面黄石八中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制定了《学生须知》、《家长须知》,要求学生背诵,家长配合。背诵“须知”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责任,

  多遍背诵会让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由机械诵读转化为内在约束。

  4、讲学稿统一模式,是民主的结果,民主对大多数是适合的,整体是容易把握的,但是教师的个性思维容易受到约束和限制。讲学稿还要努力做到包容,还应该有教师个体思维的体现,应该允许在某些环节上有操作的自由度。

  以上观点可能只是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不周之处敬请领导们批评指正。

  东庐之行收获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为了让老师们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学习并保证回来后星期一的正常工作,赵主任和张主任动用了很多关系为大家买上了往返的卧铺票;到了陌生的环境,为了让大家不走冤枉路,张校长都会提前“备课”—— 利用休息时间先把路走一遍;怕大家掉队,李校长任何时候都会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她总是在帮别人拿行李、拿资料,却从不给别人添麻烦;同住一室,李校长跟我谈论最多的是我所担任的班级的情况、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为人处事的方法。旅途中大家互帮互敬,开心乐观。这样的一支队伍是敬业的、积极乐观的、有战斗力的团体。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我是幸福的,我能做的就是与他人团结协作、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0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