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 为师之梦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12-19 14:15:29 点击数:3

立心  为师之梦——班主任培训感悟

 初中21级英语组   李文鹤

这两天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从最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学校相关制度规定、班主任工作技能、学校文化传统与德育活动安排和相关规定等方面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时光匆匆,我也迎来了教师工作的第三年,班主任工作的第二年,从去年站在这里的迷茫与无措,各位班主任经验分享的满堂灌,到今年的有的放矢,针对班级情况,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看完张桂梅老师的第十二次送考视频,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孩子们你们永远向前走,别回头,我永远在你们身后”,"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让我体会到为人师的辛苦与幸福,她始终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理想和教育目标。

霍旭芳老师指出教育惩戒不在罚,在育人。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清晰界定教育惩戒,着重强调育人属性。慎用善用惩戒制度,立德树人任重道远。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我们要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和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周燕国老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之家庭责任展开来谈,该法是在“双减”的背景下通过的,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父母承担十分重要的职责。落实“双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治理,同时要求学校教育履行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参与不容忽视,“双减”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国家虽然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但如果家长存在继续让学生参加培训,甚至通过请私教、住家保姆等方式来安排孩子进行学科培训,这就会让减负的说法流于表面。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实际上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郭朝晖主任对仪式感的教育价值进行讲解,我体悟到学校举行的一切都蕴含着仪式感,精致的细水长流的精细化安排,会让学生感悟更深,胜过千言万语的唠叨和灌输。学校的成功,可以在我们日常中没有污渍的洗手台中,整齐有序的自行车摆放中,每节课的认真听讲中,每时每刻认真佩戴好红领巾、口罩、穿好的校服中,在时时刻刻与点点滴滴中得到体现,整个校园充盈着向善而上的“仪式感状态”。

董艳丽老师指出,作为班主任要学会观察,提高教育敏感性,敏锐的观察力是当好一个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我意识到,作为班主任,需要更多的用心观察细节,把学生时刻放在心中,在细节中发掘学生的点滴变化,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出学生日常言行、表情的细微变化,迅速判断出哪些是常有的、哪些是偶然的、暂时的,哪些是必然的、带有典型性的,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又是反常的,这样才能及时地、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变化,预测学生变化发展趋势的可能性,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另外,班主任观察学生也应有一定的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经过分析、思考,看出学生最有代表性的品质。

韩瑞平老师提到严厉不等于严酷、苛求,而是严而有情,严而有爱。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学生与我们交流的前提,“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石,同时这也是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这样学生才能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倾诉者,值得信赖的人。

我最后想引用张思思老师谈到的,不当班主任,不知教导之有方也;不当班主任,不知良师之益友也;不当班主任,不知春风之化雨也;不当班主任,不知能力之高也,不当班主任,不知幸福之感也。这几句话道明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艰辛而又有创造性的工作,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有辛酸,有疲惫,有迷茫,但更多的是付出的充实,憧憬的期盼,收获的欣喜,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种子,用三年的时光培育等待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相信,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因为我们都深爱着这些孩子,都深爱着我们的四十四中,更热爱着这份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