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写教案”的纠结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5-07 07:58:00 点击数:1016
 

 案例:

    听朋友说,他们学校就写教案的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教代会牵头的改革方认为,要废除写教案。原因是大家都在抄教案集或从网络上下载,连改都不改,况且在课堂上真正执行的教学程序是自己在心里备的课,因此要求学校管理方把抄教案的时间还给大家,为教师减减负。以学校管理方为首的一方则认为,要继续写教案。因为学区教学常规检查要查教案,人家不管你的教案从哪里来,就看你有没有教案,不写教案影响学校成绩和年终考核。争论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斗鸡一般摆开了架势,大有寸步不让的态势。

    分析: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也很讨厌抄写教案。抄教案,虽然教师既省事又省心,但荒废的却是教师宝贵的时间,占用的是教师有限的精力。既耽误时间,又没有对自己的课堂、对学生起到一点儿作用,况且抄的时候总嫌教案长,一些教师不管内容有用与否就随意删减,图的只是少写一点,赶紧完成任务。从这一方面来讲,不写教案的确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中解放出来,是一件好事。

    如果从管理者层面来看,教师不写教案就进课堂显然是不合适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写教案就是没有很好地“预”,课堂能上出有效、高效来吗?管理者又怎样知道你是否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呢?当然,最终影响到的还有上级对学校的考核成绩。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然而,笔者以为这两种立场都存在片面性,没有把写教案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没有看到写教案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试着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写教案?

    首先,写教案不是迎接上级检查的,不是为上级写的。上级检查教案的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把课上好,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写教案是教师对自身备课思路的整理,是对课堂预设的科学规划,而课堂是要直接为学生发展、成长负责的。由此看来,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写教案既不为自己,也不为领导。其次,写教案是教师整理自己的上课思路,课堂是对教案预设的检验,具有诊测的功能。而抄教案抄的是别人的,那么课堂检验的又是谁呢?抄教案是一种抄袭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同时学校检查不看内容只管数量,不管教案来源只管你写没写,更是一种错误。再其次,写教案是课堂设计能力的体现。为什么我们总要抄别人的教案,为什么自己的课堂高耗低效?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课堂设计能力有欠缺。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抄教案变成写教案,让写教案变成锻炼、提高课堂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操练场。写教案是“成长自己,幸福学生”的好事,为什么不写,为什么要抄呢?

    对策:

  认识到位——变要求为需求。人们总是有这样的感受,要求是被动的,“被”往往夹带着很多不情愿,有一种人格没被尊重的感觉。需求是自愿的,是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心甘情愿。因此,学校管理方不要轻易地对教师提要求,而是要站到教师的位置去体会他们需求什么,给他们搭建一个可以实现需求的平台。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而且是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教师被尊重了、心气顺了,管理工作就好做了。

    学校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写教案的真正意义,不能仅仅局限在“搞政绩”的层面,应把写教案变成一种教研的形式,为教师专业成长开疆拓土,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写教案,还原写教案的本真面目,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如果教师认识到写教案的真正意义,有了专业发展的念头,就如同在内心升起一股扑不灭的火,会“哪怕幸福只露出一根线头,她也有本事将它拽出来,织成一件暖身的毛衣”的。也就是说,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把管理变成梳理和引领。学校管理者认识到位了,教师的认识到位也就指日可待了。

方法跟上——变管理为参与。在学校管理者看来,检查的作用在于,一是督促工作,二是查漏补缺;在普通教师眼里,所谓检查则常常是领导在挑毛病,是在管我们。面对教案检查,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比如组织教师开展“现场写教案大赛”、“教案展览大会”等。这样一来,教师不仅不会产生让人挑毛病的感觉,乐于参与,还会认真对待,会为了不落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设计能力。当然,这同样起到了检查与督促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热情、成长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何乐而不为?形式只是装内容的容器。方法、措施跟上了,“管”起来轻松,“理”起来顺当,这叫“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州市钟楼办事处程楼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40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