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备课促进课堂深度转型
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自2011年起,学校在相关专家指导下开始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我们创新了备课方式,实施团队备课制,采用多维度结构化备课。从学生、课程、情境、教师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备课,教师开始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开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
教师“说教材”竞赛活动
“说教材”的目的就是让教师熟悉本学段的课程标准、编写体例及编写意图、本学段的知识结构及逻辑线索以及教材中各单元的训练点,整合教材前后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深入了解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时规划,确定每节课适合哪种课型,使用哪种评价单,这一环节将为问题导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多层次”学习团队
教师方面,以年级为单位构建学术团队,聘任有一定研究能力、素质过硬的教师担任各组学科长,团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收获和困惑,解决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方面,各班组建合作团队(小组),建设两个体系,即学术体系和行政体系。学术体系负责全班本学科学习质量;行政体系负责全班学习行政管理。召开主题班会,建构个人愿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公约”和“技能公约”,规范合作行为,提高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讨论、提问、表达等方式方法。
研发“一案三单”备课工具
一案三单即“学习方案设计”和“导读体验评价单”、“解决体验评价单”、“拓展体验评价单”,它们是落实团队备课的重要工具。
在研发之前,教师还要做到:备学生,课前教师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全班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备教材,不仅要把教案写下来,而且教师还要熟读课文、研究教材;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提不出来等进行预设;根据教材三维目标的训练点,精心设计“导读体验评价单”;通过预习指导课,教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预习;指导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生成有价值问题;教师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教材关键问题设计成“解决体验评价单”。上课阶段,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深入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共同讨论解决“工具单”上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科长来解决,学科长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解决。这样一来,备课的重心就由教师讲授转移到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上了。
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导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规定每周一下午教师会后按照语、数、英、科四个学科组开展有针对性的“结构化主题”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提出平日备课及上课中出现的问题,阐述问题的现状,分析问题的原因,通过组内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每周二上午学校开展“相约星期二”有效课堂研评活动,教导处根据年级、学科安排四节研究课,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及学科组教师、空节课教师全部参加。下午放学后依然按照语、数、英、科四组进行“结构化研课”教研活动。首先由研究课教师阐述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型设计、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学科组教师经过讨论提出可行性建议,给予课堂评价。研课的目的就是要集中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状态,针对教学现象相关的教师因素及学生因素进行客观而理性的分析。教师通过自评实事求是地找到课堂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及时修改“一案三单”及课程资源。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教师的备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教的课堂设计走向学的课堂设计,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探究等核心要素。教师的课堂设计以学为本,创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品质课堂;教师开发问题学习工具,设计导读体验评价单,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供了支持;教师角色转型成效显著,教师不仅能够走进小组巡回指导,而且融入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课堂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共同促进的学习氛围。课堂中教师面向全体,使学生在不紧张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这样的课堂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让每位同学都闪光。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桂明(北京市大兴区团河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