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8-31 15:26:00 点击数:559
 

教学处 赵会芳

第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表现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封建经济十分繁荣,边疆各族同内地的交往异常频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盛况,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本课题目就是对唐朝与边疆各族友好关系的真实写照。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突厥、回纥、吐蕃发展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能力培养:设置启发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德育培养:加强学生认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突厥、回纥、吐蕃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开发做出了贡献。

3)教学重点:回纥、吐蕃、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4)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的主流,各统治阶级之间的战争则是一时现象。

第二: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四阶段教学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三: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1)搜集课文中提到的突厥、回纥、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资料。

2)搜集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内容资料,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内容资料。(可参考思品书)

课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复习本课所学知识,整理出知识提纲,进行查漏补缺。(必做)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通过搜集我国历史发展历程中有关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资料,试简单分析唐朝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选做)

  设计思路:通过搜集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历史兴趣;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课后活动、做到各尽所能。

第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维吾尔族、彝族、满族、藏族)服装。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们的祖先在唐朝时期的发展情况吗?让我们穿越时空,返回唐朝,重温历史。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画面,设计悬念,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

课前发给同学们一张阅读提示表格,让学生根据此表格独立阅读5分钟,对全文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认定目标,学有方向。)

过渡: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在北方哪一个少数民族第一个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学生答出突厥,教师出示课件,引出下文。

一、突厥:(采用谈话法,形式为抢答。)

老师设问题如下:

 1、突厥生活的区域和风俗。

 2、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

 3、请看材料:

  材料一:公元626年,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与唐太宗订立盟约之后,颉利可汗撕毁盟约,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于630年,派兵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唐太宗当面斥责,又给予优厚待遇,对东突厥贵族授予官爵,赐给田宅。

  问题:试谈你对唐太宗处理东突厥关系采用手段的看法?

  材料二:唐朝诗人张籍作《凉州词》“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描述当时“丝绸之路”盛况。

问题:1、西汉和唐朝在今天天山山脉南北曾先后设置哪些军事行政机构来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

2、分析这些军事行政机构设置的作用和意义?

设计思路:通过回答,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分裂活动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符合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回纥:(教学重点,采用四段教学法。)

   8世纪中后期,突厥除一部分迁徙到中亚地区外,大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能歌善舞,生活风俗和突厥类似的民族在唐朝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他们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族。

第一段:让学生细读本目内容,填写表格(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段: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第三段:学生踊跃发言,同学相互补充。

第四段:老师概括总结。

  教师出示材料:回纥首领采取匈奴和突厥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始终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双方建立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

问题:1、请同学们总结回纥与唐朝友好关系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2、谈谈你从回纥与唐朝友好关系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讨论,广开思路,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符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最终达到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少数民族在历史中的贡献。

三、革末 革曷南诏

过渡:在唐朝的东北,生活着今天满族的祖先革末革曷 。在唐朝的西南,生活着今天彝族、白族的祖先南诏。这两目为选学内容,让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表,自主学习,然后填写内容。(采用读书指导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问:如果有人想到云南洱海一带旅游,请你介绍一处历史名胜古迹(崇圣寺三塔,加深学生印象。)

  四、吐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采用谈话法  合作学习法)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献“哈达”礼节是哪一个民族的风俗吗?(学生可根据常识,回答是藏族。)

  老师指出藏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唐朝时称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出示松赞干布像。松赞干布是藏族杰出的政治家,凭借非凡的才能统一青藏高原,仰慕唐朝文化,几次派使者到唐朝求亲,出示求亲场面,如果你是唐太宗,你会采取什么措施,说明理由。(学生分组讨论  推选代表发言)

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预想:学生大致会形成两种观点:同意和亲(避免战争)

不同意和亲(唐太宗有辱唐朝形象)

  教师不用直接做出结论,保留分歧,继续往下进行:

  唐太宗答应吐蕃“和亲”请求,先出示文成公主入藏场面(截取一段影像视频,大约2分钟左右)然后出示资料“外甥是先皇帝宿亲,又蒙降金成公主,道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师生经过进一步讨论,概括得出结论:史实证明,唐朝“和亲”政策是有利于民族间团结友好往来的,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同意和亲是正确的选择。

  请同学们回顾课文,唐朝除了采用“和亲”政策外,还采用了哪些手段来加强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师出示有关这方面内容资料、图片,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唐朝与边疆各族关系有战有和,但和为主流。(此处为教学难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适当加以引导提示。)

  不仅仅唐朝是这样,纵观整个民族发展史,友好互助始终是主流,民族关系的主导方向,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不可讳言是有的,但从历史长河中看,矛盾和斗争毕竟是暂时的,各族人民友好互助,在祖国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设计思路: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符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原则。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题:

  你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否赞同,试根据所学过的历史史实说明理由。(让学生分组相互讨论)

  教师提示学生按照历史时间线索进行分析:远古、黄帝、炎帝、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综合回顾和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帮助形成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这一观点对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有着积极意义。

  材料一:邓小平说过:“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用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我们认为是符合国情的。”

材料二: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这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提问1: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

  2:西部大开发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可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答,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现行民族政策,从而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点,此处也是思品学科和历史学科的结合点,培养学生形成学科之间知识迁移、融会贯通的能力。

知识总结(师生共同以板书为依据小结)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在唐朝,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是(  

A、汉武帝、张骞  

B、唐高宗、唐太宗

C、骨力裴多罗、颉利可汗

D唐太宗、武则天

2、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A、突厥   B、南诏   C、回纥

D、吐蕃

3、下列各项中,与藏族祖先有关的是(  

A、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南诏云南王皮罗阁

C、纥怀仁可汗骨力裴罗

D、渤海郡王大祚荣

二、请同学们手绘一张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草图。

三、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