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误区(一)
摘自《青少年101个心理健康误区》 ——白马 著
1、怕得罪人不敢说“不”
你总是尽力满足别人对你提出的要求,因为你觉得这是别人对你的一种尊重和信任,一旦拒绝,便会驳了对方的面子,得罪了他,从而使他小看你。所以,有时候你心里即使有一百个不愿意,也要违心地顺从他人,不敢说半个“不”字。
* 错在哪里?
答应一件事情当然是容易的,而要把它做得圆满则有着相当难度,有时甚至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你这种毫无原则的大包大揽,无异于把自己推到了毫无回旋余地的悬崖边上,尤其当你对所答应的事情并没有十分把握时,其实是为了自己一时的面子和心底的虚荣而对别人不负责任。你确实打算对所做的事情尽心尽力,可事情的难易程度并不会随着你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当你把事情办“砸”了时,别人会怎样看待你当初拍胸脯许诺时的豪情万丈呢?屡次三番之后,你在他人眼里便成了一个言而无信或办事不认真的人。瞧,你因为一时怕得罪人而不好意思说“不”,却结出“得罪了别人”的恶果,可怕吗?
* 走出误区:
学会说“不”,做一个真实而有主见的人,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人对你能力的认识,也不会得罪他人,反而会给人一种稳重成熟的感觉,而你那看似“义气”的大包大揽,则会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印象。拒绝的艺术,是你成长道路上必修的一门功课,它可以使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减少很多麻烦。拒绝,当然不是对别人冷冰冰的一概不理,而是在分析了自己对事情的把握程度之后所采取的一项妥善措施。拒绝时要以一种诚实的态度,不妨对事情的难度直言不讳,和盘托出,以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既不耽误别人的事情,又不会让对方生你的气。再就是对你认为不妥的事情,还应该对朋友进行启发诱导,让他明白那样做所导致的不良后果,让他得出此事确实欠妥的结论,如果他明知不妥还非要求你做,那拒绝起来更不用客气了,因为他已不再是拿你当朋友,而是故意拉你下水了。
学会说“不”,做一个真实而有主见的人
2、与你想法不同就是和你过不去
你以为自己的想法最正确,总想扮演“牧师”的角色,千方百计地要把自己的想法灌输到他人的头脑中去。如果别人与你的想法稍有不同,你便会认为别人是在故意和你作对,是对你的极大不尊重,从而仇视对方。但渐渐地你发现,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在你面前说出他的想法了。
* 错在哪里?
主观意识太强烈,便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而你不但主观意识太强,还总是要想影响他人,这无异于给自己和他人都制造了不必要的痛苦。世界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的想法更是千差万别,强求他人与你的想法一致,简直是不可能的。为此而仇视他人,只能说明你的心胸狭窄。也许你从未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来想,而你的仇视他人,恰恰是由于心胸中难容异己所造成的。不要以为仇视他人便证明自己比别人高明,这样只能使别人远离你,谁愿意跟个“自以为是”的人为友呢?当你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地离你而去时,你才会痛苦地发现,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一个人与你的想法完全相同。这时,你是否打算仇视全人类呢?
* 走出误区:
你要知道,正因为有了人们思想上的千差万别,才使我们的生活显得愈发绚丽。如果世界上全是与你想法一致的人,你不感觉太单调了吗?再者,当别人对你的想法表示异议时,也许正说明了你的想法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你如果自信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这时便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想法了。只有与他人思想的对撞,才能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都深懂这一道理。所以,你要珍视那些与你不同的想法,当你有耐心坐下来与别人进行平等对话时,也正是接近“大智慧”的开始。当你想拥有“大智慧”时,那你自然也不会仇视他人了。
珍视他人的想法是接近“大智慧”的开始
3、朋友之间应该绝对忠诚
“既然是朋友,就应该肝胆相照”,虽然不至于“食则同席,睡则同榻”,但双方的心应该是水乳交融的。你觉得自己对朋友绝对够“铁”,所以你也希望朋友对你绝对忠实,要处处和你保持一致,不能对你有任何隐瞒,答应你的事一定要办到,不能对你说一句假话。当朋友偶有一次言不由衷,或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时,你便会被朋友的“不忠”气得五脏六腑乱颤,觉得自己的友谊受到了亵渎,从而在心底会冒出一个强烈的声音:断交!
* 错在哪里?
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与你的想法完全一致,对你绝对忠诚。如果不能给“朋友”留出一块自由的心灵空间,只能导致朋友的丧失。朋友的意义在于比常人更容易达成心灵上的默契,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精神上的支持。但这并不说明非要求朋友成为你肚子里的蛔虫。如果时时处处与你保持一致,说话做事都随着你来,这样的“应声虫”恰恰是最不具备朋友资格的,当你真正需要支持的时候,他们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便是无能为力。而那些偶尔对你“不忠”的人,往往更具备朋友的资格。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做事有独到的方法,你所认为的“不忠”,其实是他们处事方式与你不尽一致。而朋友间的互补功能,恰恰是由这种不一致所带来的。如果你觉得朋友稍有不忠便“断交”,那你的朋友便会丧失殆尽。
* 走出误区:
在朋友之间创造一块自由的心灵空间,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当你不再强求朋友对你绝对忠诚时,自然也就不会感到朋友的“不忠”了。让朋友与自己都有一块自由的心灵空间,可以使你们的友谊面更加宽广,也许你们原来只是因为兴趣爱好的一致才成为朋友的,随着心灵空间的出现,你慢慢地会发现,你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智者”。曾经引起你“断交”之念的,发生在朋友身上的那点“言不由衷”或“没能兑现诺言”,也许正是因为他在默默地替你处理一件棘手的事情,而不想让你知道。瞧,朋友间偶尔的“不忠”也是忠诚的表现,你对“忠诚”的认识狭窄得多么可怕。朋友之间保持相对的心灵空间,正是为各自的发展拓宽了一块舞台,双方都在不断强大的“朋友”,不是比在同一水平上只盯着友谊的“纯洁”更好吗?
朋友间偶尔的“不忠”也是忠诚的表现
4、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会使自己显得软弱
你觉得自己内心拥有着太多的脆弱,虽然你很想与人达成倾心的交流,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好像一旦敞开心扉便会暴露自己的脆弱,从而遭到他人的嘲笑,使自己无形中矮了一截。于是,你甘愿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起来。
* 错在哪里?
任何人的内心都有着敏感、脆弱的一面,你也不例外,这并不是什么错误。如果你因为怕暴露脆弱而将全部真情实感隐藏起来,便无情地阻断了与别人的交流,使自己孤立于别人。你害怕遭到嘲笑的心理是由于怕被别人看不起从而被“抛弃”造成的。这种恐惧感使你尽力地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刻意向别人展现“成熟”“自信”的一面,可这样的刻意展现只会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只能使别人愈来愈远离你。谁愿意跟一个不真诚的人交往呢?你本来是怕遭到众人的“抛弃”才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隐藏起来,现在却由隐藏真情而使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你会因此而痛苦难当、欲哭无泪……
* 走出误区:
要知道自身拥有脆弱的一面是很正常的事情,古今中外的所有伟人和成功人士都同样有着心灵脆弱的一面,你要做的是如何克服它,而不是隐藏。因为你在隐藏它的同时,无形中将自身许多美好的潜质也隐藏了。别人无从看到你身上的亮点时,当然不屑于与你来往。要勇于将包括心灵脆弱在内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要总看生活的阴暗面,不要把人往坏处想。你只想到袒露了脆弱会遭到嘲笑,怎么就没想到袒露真情实感会让人觉得你更可爱呢?对于紧锁心房的人,谁也不愿跟他真诚交流,当你勇敢地打开心扉冲朋友袒露真情时,你才会发现他也极想冲你敞开心扉。只有互相袒露真情实感,才能获得友谊,知道了这一点,你何不主动一点呢?
袒露真情实感会让你更可爱
5、因为学习差,所以认为别人都看不起自己
你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从而心理压力很大,总觉得老师和同学的眼睛里饱含着讥讽和嘲笑。你当然不甘心这一局面,暗下努力要把学习提上去。有一次你竟然在测验中考了全班第一,没想到老师和同学照样嘲笑你:“抄来的吧?”你觉得别人都很看不起你,从此你变得沉默寡言,学习也没劲头。
* 错在哪里?
你被他人的偏见所左右而痛苦,你不觉得太冤了吗?别人的歧视,只能说明他人的一种态度,你如果为此而变得自卑自贬、自暴自弃,那就真是毫无希望了。你一努力便把学习成绩提了上来,说明你的脑子是很聪明的。所有骤然的转变都会令人不太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和同学以为你的成绩是“抄来的”原因,这说明他们对你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此时你应该继续努力,用更大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可你却因“别人却看不起我”而“学习没了劲头”。如此在乎别人说什么是脆弱的表现,这不但不能帮你改变形象,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消极。
*走出误区:
你做到了知耻而后勇,还应该学会悦纳自己,无论别人对你怎样看,你对自己的智力应该有绝对的信心。好成绩是不是抄来的,你自己心里最清楚,你不妨以此为启动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使自己的成绩全面地提上去。无谓地跟“别人看不起我”纠缠,其实是远离了你的根本方向,而过分关注枝枝叶叶了。谁都愿意给别人留个好印象,但这个好印象是自己创造的,绝不是凭空赐予的。别人原来讥讽你,正是因为你的学习差。你意识到这点之后,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上来时,别人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偏见,这也是正常的。好形象不是一天塑出来的,你应该继续努力,连续地考几次全班第一并保持下去,用实力证明自己,谁还会看不起你?那时你所感觉到的,可能只有同学的敬重了。你要知道,学习并不是单为了考个好成绩,而是更全面广泛地吸取知识,以丰富壮大自己。你只要坚持不断地努力下去,一定会使自己愈来愈“强壮”。到那时你如果想到曾被别人的偏见搞得痛苦不堪,没准还会脸红呢。
用实力证明自己,“偏见”自然烟消云散
6、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不足
你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不足。稍有点错误,便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你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好更快地进步,从而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但你却常常感到很累,离自己的目标也好像越来越远。
* 错在哪里?
你之所以产生“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不足”的荒唐念头,其实是由害怕犯错误的心理所造成的。如果被这一念头所统治,不但不会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还会使你一事无成。一个没有错误的人,肯定没有任何创造力。因为任何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总是免不了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失败”和“错误”几乎是成功路上的铺路石。你那样苛刻地要求自己,不但不能使你更好更快地进步,反而是将自己拖入了一个死板僵硬的“规矩”。你那自责的习惯,使你在做事情之前重点考虑的不再是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是先想到了“如何保证不犯错误”。要完成这一可笑的指标,惟一方法就是什么事也不做,因为做事就会出错。
* 走出误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早已被无数先贤和哲人所验证,你大可不必再费心思向它提出挑战。严格地要求自己是件好事,但如果苛刻到“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不足”的地步,那无异于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你不妨多看一下名人传记,你会发现所有的成功者都犯下过许多错误。真正完美的人生绝不是靠“人不犯错”来达成的,而是靠自身价值的实现。你现在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开始自己的事业追求,而不是再与给自身制定的“高标准”周旋。既然任何投入事业追求的人都难免犯错误,那就应该允许自己犯错误,这并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而是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当你将自己从苛刻的标准中解放出来时,便会以一个宽松的心态对待自己,从而正确地对待“错误”,让它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铺路石。
“错误”和“失败”是成功路上的铺路石
7、遇到困惑,一躲了之
你经常遭遇“困惑”,生活上的或者学习上的。这令你心里很不安,以为这是心绪紊乱的表现。每当被“困惑”缠身时,你便故意躲开它。所以,当你遇到一道题解不开时,你就放弃了,当你做事稍遇一点障碍而“困惑”时,你也总是抽身退出。
* 错在哪里?
“困惑”其实正表明你有上进心,只有喜欢思考的人才容易遭遇“困惑”,这是由于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未知的领域,想寻答案而不可得的表现,与心绪紊乱无关。一个没有“困惑”的人,也是一个不善思考的人。你已经拥有了“思考”的好习惯,可当你把它视为麻烦而极力躲避时,便相当于放弃了思考。这将使你变得简单,成为一个毫无思想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要解决某个问题,刚开始时很难掌握事物的根本。当看清了这一面之后,另一面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新发现,你的思考和观察角度越深,也就越无法轻易下结论,困惑正是在这时出现的。这是对问题思考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常言说“迷悟”,有“迷” 才会有“悟”,你如果一遇到困惑便躲开,也就丧失了“感悟”的机会。
* 走出误区:
知道了“困惑”是上进心的表现,那就不要再躲避它。困惑是“迷”,但恰恰是“悟”的先兆。只要你不被“困惑”搞得浮躁不安,静心想一下,你会发现困惑本身会激起人更大的求知兴趣,寻找答案的心情会更迫切。对于“困惑”,应该抱有自信的态度,不要一见它便忙不迭地退步抽身,那样做看似聪明,实际上是推迟问题解决的时间,因为当你重新回到思考上时,会发现问题并没有因你的心情转折而有丝毫进展。一旦形成见“困惑”便躲避的习惯,你的思维将会变得懒惰从而惧怕困难、意志消沉。当身处“困惑”的时候,重要的是心情不能为之而浮躁,你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只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必然过程,困惑是大彻大悟的先兆。这样,你便会慢慢抓住问题的主要部分,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你也从“困惑”中走了出来,并且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一次更全面地训练。
积极面对困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