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误区(四)
19、对他人感到厌恶
无论在同学中间还是在社交场合,你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你觉得周围人都是那么低俗,根本不配成为你的朋友。你对他人感到很厌恶,生怕“高尚”的自己被那些“低俗”的人所污染,于是你便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
* 错在哪里?
你对他人感到厌恶,是因为你存在自高自大心理,对自己和他人缺乏辨别能力。总感觉自己很“高尚”的心理,会在人际交往中改变原有心理的平静状态,对他人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难以自控。这种厌恶情绪对你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刚开始你或许还觉得没什么,但如果你因厌恶心理而长期封闭了自己,就会被“孤僻”的情绪所控制。你离周围的人就会越来越远,也许你会以为这样就远离了“低俗”,其实你是跌进了“自闭”的深渊。
* 走出误区:
要有正确的辨别能力,不要用自己的“高尚”标准强求其他人。你感到他人太“低俗”,难道别人真的“低俗”吗?不是的,是你将自己的位置摆错了。你将自己的“高尚”当成了“高高在上”。你应该知道,“唯我独尊”,“粪土一切”的念头其实是最愚蠢的。要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和周围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许你的音乐天赋很好,而你的同桌绘画才能却比你强得多。你不能老用自己的嗓子映照对方的“五音不全”,而应该更多地从他的绘画中学习点东西。当你发现他人所长时,你将自我位置也就摆正了,对他人的厌恶心理就会有所改变,这时你一定会暗自庆幸,幸亏及时地从对他人感到厌恶的心理泥潭中走了出来,否则“高尚”到“高处不胜寒”的地步,一切都晚了。
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20、常常抱怨“不公平”
在你十七年的人生阅历中,肯定遭遇过不少挫折,比如因仅差0.5分没有升入重点高中,而几个平时学习不如你的人却考上了。比如你认为自己很有领导能力,却连个小组长也当不上。你在痛苦失望中,感到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了,好像全世界都在与你为敌,于是将“不公平”常常挂在嘴上。
* 错在哪里?
存在“不公平”想法的人无一不有着严重的消极心理,他们总是将自己的失败推在命运身上。这样一来,即使自己不成功,也是因为命运做梗,而不是自己没努力。你也许不会想到,当你真的以为命运对你“不公平”时,便无异于放弃了努力,因为你把“命运”的力量无限地放大了,仿佛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它对你的安排。这样一来,你的内心便会愈加消极,逐渐对命运生出一种畏惧感。当一批又一批本来不如你的人超过你时,你可能已经心如死灰,无力抱怨了。常常抱怨“不公平”,是人生观沉沦的开始,早晚要陷入“我这辈子是没戏了”的沼泽。试想,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命运”随便处理的人,等待他的除了失败还能有什么?
* 走出误区: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那就从打掉心中的“不公平”念头开始,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挫折。世界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更不会厚此薄彼。一时的挫折,可能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前兆,它在磨练你的意志,以使你完成更大的目标。这样一想,你对待挫折的态度便会端正起来。有一首歌中唱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而你如果想成功,必须用“十分”的力气去打拼。从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中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对命运挑战的成功。与他们相比,你的挫折算什么呢?与其相信命运,还不如相信自己,别说世界上没有“运气”,即使有,它也是永远站在强者的一边,对于一心想创造辉煌人生的你来说,重要的是做一个“强者”。
挑战命运才是生活的强者
21、除了自己,人人都是虚假的
你将“真诚”当成做人的美德,可你总觉得别人对你都不够真诚。世界如此虚伪,我何必太真诚呢?渐渐地,你对别人抱有一种不信任心理,强制地将“真诚”压在了心底。你恨恨地想,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谁都不能相信,人人都是假的,人人都不可交。
* 错在哪里?
强求别人的真诚,得到的只有失望。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真诚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机变的一面。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人们往往会首先调动出机变的一面。“机变”不是虚伪,更不是*诈,而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当你觉得别人不够真诚时,并不是对方没有真诚,而是尚未感觉到你的真诚。当对方无从认识你的真诚时,当然会以“机变”的态度对待你。这时,你如果错将别人的“机变”推及为“世界上没有人值得信任”,那无异于把自己推到了无人理睬的可怜境地。
* 走出误区:
表现出自己的真诚。你的内心确实装满了真诚,可你能及时地让别人感觉到吗?你表现出的是否是一种“机变”中的真诚呢?常言说:“真心要用真心换”。你不妨从向身边最近的一个人表现真诚开始。“表现”不是“表演”,你要开明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别人更深地了解你,别人一旦了解了你,便会不由自主地对你产生亲近感。这时,他(她)也许要对你倾诉一番了。你此时不妨也将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原来你也许以为这会招来他人的嘲笑,事实上,这样更能博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坦露胸怀是具有传染力的,双方都坦露自己的心灵时,就互相洞悉各自身上的美德。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必然能撞出友谊的火花。当你用坦露真诚赢得了第一个朋友时,也就是你对不应该相信任何人的想法彻底放弃的时候。
用自己的真诚赢得别人的真诚
22、常常怀疑他人的行为对自己不利
你总是无中生有的怀疑重重,其他同学在一块说话,你以为他们在议论你,一个同学拿着课本去老师的办公室请教问题,你却以为他是去打你的“小报告”……总之,你常常怀疑他人的行为对你不利。
* 错在哪里?
这是严重的猜疑心在作怪,这样做对你来说不但劳时伤神,还可能会导致出许多恶果。《三国演义》中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的故事你肯定看过,吕家本是想杀一头猪来款待曹操到来,可曹操听到后院磨刀霍霍声和“缚而杀之”的话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了吕家八口人。你现在虽然还没有达到曹操那种因怀疑他人对自己不利而拔剑杀人的地步,但你的猜疑却极容易失去所有的朋友。你生活在“怀疑一切”的阴影之下,放眼周围一片黑暗。你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慢慢地,别人也不屑于答理你了。久而久之,你便陷入“心理妄想”的病态,总是把别人身上那些无意而为的琐事朝自己利害上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你都会以为是冲你来的,于是变得更加郁闷、孤独。
* 走出误区:
你知道了猜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就要想办法把它赶走。你必须首先学会信任他人。信任,不但可以感动你的朋友,也能熄灭猜疑的火焰。猜疑,主要是由不了解所造成的,你不妨先从了解身边最近的人开始,看看别人是否真的总抱着对你不利的心思。你会意外地发现,他原来是个不错的人。然后你应该主动接近他,继而便会成为朋友。你将这一方法推而广之,慢慢就会发现,周围的人原来都不错。在这同时,你还要加强个人的品行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心地无私的人。当你把自己训练得心胸坦荡时,就绝不会因发现他人说悄悄话而怀疑是对你不利了,你还会以为他们是在偷偷地羡慕你呢。
做到心胸坦荡,彻底根除猜疑
23、固执地追求自己的“权利”
要考试了,你依然坚持要每天上网一小时,父母要你抓紧复习,你很生气,觉得这是父母刻意剥夺你的娱乐权利。春节时,你总要从亲戚手中收到一些压岁钱,有时候别人忘了,你还会用开玩笑的方式提醒人家……你总是固执地追求自己的权利,有时尽管显得不太合理,可你依然坚持。
* 错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追求权利的心理需要,可这种需要一旦有点不合情理了,你依然固执地追求,便会渐渐扭曲自己的心态。你当然有娱乐休息的权利,这是对紧张的学习生活的一种有效调剂,可不分轻重缓急地一味追求,便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你利用家长的慈爱心理,将不合理的娱乐权利争取到手时,会助长你朝着更大的“不合理”挺进。慢慢地,你会以为只要一味地“争取和追求”,就可以将自己的权利不断扩大。此时,你的追求已变成了一种“野心”。野心勃勃的人往往是极端自私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也是对社会将造成危害的,你现在肯定非常讨厌这种人。可你如果不及时抑制自己那“不合理”的追求,也会沦落成为这种人。
* 走出误区:
端正对“权利”的认识,坚定地抗拒“权利”的诱惑。不要把自己的固执当成执着。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权利会给内心带来积极的动力。而固执地追求,则会使人变得偏激,并将那种“不合理”费尽心机地合理化,以说服自己的内心。当你说服自己的时候,你的心灵也已经扭曲了。你现在的主要权利应该是“受教育”的权利,只要这项权利不被剥夺,便不会再有更大的权利“损失”。你那堆不合理的“权利”,其实是内心的另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完全可以用明确目标来输导的,当你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增长知识上时,你会突然发现,原来那些使你神魂颠倒的“权利”,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端正对“权利”的认识,坚定地抗拒“权利”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