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从楚国游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9-05 09:07:00 点击数:963
 

语文组   冯 佳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篇《渡荆门送别》,诗中表达初临楚地的新鲜感受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全诗如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今天我就用李白的诗句“来从楚国游”作为我本次报告的题目。

  古楚国地域辽阔,包括现在的湖南、湖北、安徽、重庆等地。楚国人崇尚太阳,崇尚火文化和鸟文化,这从湖北秭归出土的太阳人石刻,东湖磨山风景区中的楚国人的图腾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的大门前悬挂着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而今又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说法,再加上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军县——湖北红安,一直以来我就对那片神奇而智慧的土地充满了神往,总是梦想走近那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地。此次武汉之行终于了却了我的一桩夙愿,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这个学习机会。

  一、徜徉楚长廊,品味楚文化。

  1217日,在武汉粮道街中学王校长的热情推荐下,我们开始了湖北省博物馆之旅。博物馆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精华,她承载着这片土地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体现着这片土地的最高智慧。湖北省博物馆的建筑方正宏伟气势磅礴,博物馆右侧的大展厅是恢弘的曾侯乙墓,曾是墓主的姓氏,侯是他的官位,乙则是他的名字,贵为王侯的曾乙拥有一个庞大的墓穴,南北16.5米,东西21米,三组棺木置于一个硕大的主棺之中,殉葬者是 13-25岁的年轻女子、陪葬品种类数量之多,价值之昂贵令人震惊。

  馆内精美的瓷器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这里有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盅,以十二个月份的当令花卉为题,分别为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配合花卉书写咏叹诗句,将诗、画、书法、篆刻多种艺术形式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是清官窑瓷器的精品。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为佳品。我们可以看到盅内侧的花卉画清晰可见,这组花卉盅的确是薄如蝉翼啊。还有色泽艳丽形如莲花的容器,它是古人用来饮酒的,容器下方有一个小孔,花茎则是一枚吸管,饮者只需一吸,甘甜的美酒就可流入口中,看来古人的智慧丝毫不逊色于我们呀!前辈的智慧让我们感叹、驻足、流连……馆内还有四大镇馆之宝呢!分别是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冬在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勾践剑铸造精美,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这把青铜古剑至今寒光逼人,可将二十一张白纸划破,这把尘封千年的古剑,让我想起蒲松龄落第后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把象征着不屈的宝剑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 出土时依然闪闪发光, 剑刃极其锋利, 毫无锈迹,堪称奇迹!越王剑在国外展出时, 引起极大轰动。有人说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会施展使剑不锈的“魔法”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为祖先的智慧而骄傲!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这件估价五亿元的文物出土于朱元璋儿子的墓葬,瓶身绘有王羲之爱兰图、林和靖爱梅爱鹤图、周敦颐爱莲图、陶渊明爱菊图,故名为“四爱图梅瓶”。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相传王羲之喜爱兰花。林和靖,北宋著名诗人,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周敦颐,宋代著名理学家,爱莲,其《爱莲说》传诵不衰,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妇孺皆知。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喜爱菊花,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挖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成功挖掘。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个铜托承托横梁以加固。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也增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色彩。编钟由65件青铜钟组成,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誉为稀世珍宝,世界第八大奇迹。春秋时期,楚国的音乐就已经很发达了,设置了乐官,楚歌、楚声、楚舞一直为楚人所喜爱。战国时楚国地方音乐发展到极盛,歌曲如《涉江》、《阳春》、《白雪》,流传很广。如此大规模的编钟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先秦楚国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当时楚国的军事之强大,经济之繁荣也因巨型编钟的出土而可见一斑。

  第四件镇馆之宝是郧县人头骨化石,这是湖北省首次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但郧县人化石体质上却显示出许多早期智人的特征。郧县人化石及其文化的发现,对人类进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博物馆之行收获颇丰,为了珍存这次有意义的参观,全体老师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1218日我们一起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它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遥望黄鹤楼和白云阁。这两座建筑正好印证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武昌起义纪念馆占地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是红色二层洋楼,因此又称“红楼”。191110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军政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首先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为了纪念这场对邪恶势力的强有力抗争,武汉以“首义”命名自己的街道、广场,这个就是武汉的首义园广场。为了纪念在武昌起义中慷慨就义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1931年在他们献身的湖广总署东辕门旧址,现在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个大字。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了武汉彭刘杨路。武昌起义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2011年是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届时武汉将举行盛大的纪念庆典。

  在这里,我们缅怀先烈,对革命前辈满怀敬仰。

  二、走近楚才,感悟才情

  东湖磨山风景区是研究楚文化,了解楚国杰出人才的最佳地点,楚国城楼古朴雄伟,中间最高的城门供楚王的马车出入,平民百姓走旁边的两个侧门,最小的门据说是晏子使楚时楚国人留给晏子的。登临楚城楼,看着辽阔的荆楚大地,听着楚旗猎猎作响,苍桑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在东湖磨山风景区,我们一行十人登山远足,苦苦寻觅楚才园,跋涉中我们自信而快乐,磨山留下了我们寻找的足迹。楚才园集中展现楚国八百年的开拓史、军事史、经济史、学术史,编钟门上悬“惟楚有才”四个字,摹自楚简,按钟鼎文变形,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说到楚才,首屈一指的当属屈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李白作为封建社会的浪子诗人,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他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意思是屈原的辞赋如日月一般长盛不衰,而楚王的台榭早已不见,只剩下空空如也的山丘,肯定了屈原的不朽。杜甫一生忧国爱民,是屈原精神的真正继承者,所以他说:“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意思是要努力攀上屈原宋玉的诗词高峰与他们并驾齐驱。               

  站在世界最大的离骚碑下,仰望着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展现其忧国爱民情怀的诗句,感悟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内心经受了一次文化的洗礼。这尊离骚碑有三绝:1. 体量绝。碑高14.5米,底宽17米,高于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泰山唐玄宗手书《纪泰山铭》碑1.5米。 2.文辞绝。上刻楚国诗人屈原《离骚》全文,2490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3.书法绝 。采用毛泽东21岁使用“润之”笔名之前署名“咏之”时的楷书刻《离骚》全文(青年时代的楷书为毛泽东书法中的珍品)。关于“离骚”二字的含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解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 “别愁”。现在一般认为“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我们还看到了与离骚碑遥相呼应的楚辞轩,是楚式建筑风格的吊脚楼。在“惟楚有才”群雕中,一尊“庄王出征”的雕像,又吸引了我们,让我们不由地想起称雄春秋的五霸之一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它淋漓尽致地显露出王者的自信与霸气。磨山真是楚风浓郁楚韵十足啊!

  下了磨山来观东湖,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辽阔宽广的湖面顿时让人内心开阔安宁。

  三、沐浴爱雨,享受友谊

  在武汉的那些天,我们一直沉浸在爱的海洋里。夏校长刚从国外回来,还没有倒过时差,就不辞辛苦坐火车来武汉看望我们;武汉粮道街中学的领导老师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相互学习交流;我和李主任共居一室的日子得到了她的关爱和照顾,困扰我的教育难题在与她的闲聊当中一个个灰飞烟灭;同事间的友谊也特别值得珍惜,平日里大家都忙自己的工作,同事间的交流并不多,难怪刚到武汉时陈志强老师叫不出我的名字。经过四天的学习、游览、拍照、购物,同事之间增进了了解,大家团结亲密如同家人。

  17日晚上,我和裴闪、朱红利等7位老师步行来到被誉为“汉味早点第一巷”的户部巷小吃街,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这儿曾是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的户部驻省机构,因此民间称其为“户部巷”。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非常悠久,在明嘉靖年间的一幅地图中清楚地标注着这条狭窄的小巷,由此看来,这条小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满怀着愉悦的心情,我们品尝了武汉名吃:三鲜豆皮、热干面、米酒、四季美汤包,还尝到了来自沈阳的小土豆和长沙的臭豆腐。为了能品尝到更多的小吃,我们总是两三个人分吃一份,那种呼朋引伴、其乐融融的气氛真是令人怀念啊。在户部巷的蔡林记,我们一起品尝了正宗的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人的主打早点,武汉人对热干面的钟爱就像韩国人之于泡菜,李主任买的《武汉晚报》上就有这样一则消息:1217日武汉启用新渡轮,新渡轮十分豪华,耗资巨大,希望市民共同爱惜,不要在船上吃热干面,不要吸烟。

  尝过小吃,我们边逛特产店,边慢慢往前走,走不多远,就来到了长江边,暮色中,江面宽广,颇得“极目楚天舒”的意境,武汉长江大桥就在眼前,望着对岸的渡轮,想像着主席搏击长江的场景,内心涌起一种雄壮感。李永辉老师热情地为我们讲解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不同,回来时乘公交车,我和张春燕老师从前门下了车,陈志强李永辉老师担心我们坐过站,又上车去找,同事之间的相互牵挂,今天想起来仍令我感动。武汉之行,一路沐浴着领导的关爱,感受着武汉同仁的盛情,感动着同事间的友好,那种融洽幸福的美好感觉多么值得珍惜!我们将以爱传递爱,用心回报心。

  此次武汉之行,真是受益匪浅。武汉粮道街中学王校长做的报告“点亮心灯,放飞希望”,打动了当时去学习的所有老师,他也提到了夏校长说过的话: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教师的魅力就在于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淀知识,形成诸多良好的品质修养,进而达到较高的境界。“开卷即有益,方寸得真知”,读万卷书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探索才能真正感受知识对我们自身的熏陶,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开阔教育教学视野,丰富文化内涵的机会,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机会。

  但凡有卓越成就的大家,都不会去死读书,他们的足迹一定遍布四方。巍巍中华,偌大的世界留给我们多少知识的养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从现在起留心做一个博学的教师:手握一本教材,读尽古今中外;脚踏三尺讲台,驰骋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