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家校大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家校”大同
——家校合作,改善家庭教育影响力
初中部21级语文组 闫红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2126班班主任闫红燕。今天我想用自己家庭中的一件事情,引出后面的话题。孩子高中需要住校,我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非常热心地给孩子准备被褥,当她把自己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被褥拿给孩子看时,孩子脸上却闪出了一丝不快,而一旁妹妹家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却兴奋地说:“姥姥,这么好看,我也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鲜明的对比?原来,老太太做的被褥颜色是粉色,图案是小白兔,而我家孩子是要上高中的男孩!老母亲对孩子爱的标准还停留在小学甚至还要更小的年龄,没有随着年龄而变化。我心里就反思,这样的现象是不是也同样存在我们所教的孩子们的家庭中呢?在担任2126班班主任后,我还真发现了这种情况,而且不止一例。下面我借我们班郭同学的事例,谈一下如何进行家校合作,改善家庭教育的影响力。
郭同学,男生,班里23名独生子女之一。下面所列都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事例:
事例一:有一次,早上迟到了,还没等我问什么,这个孩子跺着脚,几乎“咬牙切齿”地说:“都怪我姥姥,要不是她,我才不会迟到呢!”我后来了解到,他的姥姥每天跟送幼儿园孩子一样,送他上学,直到他进入学校校门才蹒跚离去。而郭同学家就住在学校附近,充其量10分钟的路程。
事例二:体育课上,郭同学动作不协调,不小心摔倒后,竟然“哇”一下子趴在地上大哭起来,其他同学“很是稀罕”。体育老师刘老师推测,这孩子小时候肯定不太会爬,所以动作不协调;家长过度“保护”,没怎么摔倒过,所以表现“特殊”。后来,经与家长核实,刘老师的两个推测都得到了证实。
事例三:课堂上,郭同学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专注力最多20分钟,经常转着脑袋看老师站在哪,觉得老师看不到他的时候,抓紧时间做个“小动作”。而且自己不会收拾东西,桌斗、书包、餐包、拉花道具等杂乱无章,经常在找东西,却总也找不到。
“奇葩”的事情接二连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生活上的过度溺爱,社交上的过度保护,成绩上的过高期望在这个孩子家庭里都有所体现。他的心理年龄发育远没有跟上生理年龄的增长,表现幼稚,在班级中比较“另类”。郭同学在学校表现出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就能改变得了的,必须结合家庭教育。所以我决定,改变学生从改变家长开始。
于是,我约了郭同学的家长,把在学校看到的现象跟家长沟通并提出建议。给家长的第一个建议是放手,适当地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让他学会独立。独立上下学, 独立整理自己的房间、书包等,学习用品学会分类存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和姥姥分开住。(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很绝情,但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适时地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把着眼点放在长远利益上,不能只顾眼前得失,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他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对老师的建议欣然接受,也认识到孩子已经是初中生了,应该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了。
就在和家长谈话后的这一个周末,郭同学的姥姥回了沧州老家,和老伴安享晚年。郭同学的父母,特别是孩子爸爸,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孩子了,不用担心一管孩子,孩子就往姥姥屋里跑。
郭同学的家校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亲其师,信其道”。在学校,我努力让自己主动去适应这个“晚熟”的孩子。郭同学值日做不好,因为在家基本不做家务,啥也不会。但他可以给班级打水,班里三个水桶,每天都装得满满的。我就在班里时不时夸夸他,郭同学干得更起劲儿了,不光把班里水桶打满水,还要帮办公室老师打水;自己的桌斗、桌面越来越整齐了,表扬一下,结果郭同学一连几天帮老师整理教室里的讲桌……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调动郭同学周围的同学一起帮助他,及时纠正郭同学的小问题。上课“开小差”了,同桌会第一时间提醒他;第二天上课需要准备什么资料,比如体育课带跳绳什么的,晚上组长会在小组群再强调一遍,以免他忘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发现郭同学的电脑水平比较高,在信息中考的备考阶段,就安排他给基础弱的同学当“师傅”,郭同学也很尽心尽力,最后他们“师徒二人”都得了满分;郭同学知识面比较广,爸爸在西柏坡纪念馆工作,就让他在班会课上讲讲西柏坡。家长也积极配合,帮孩子出谋划策,展示了大量的西柏坡纪念馆保存的珍贵图片,从中共中央军委进驻西柏坡,到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从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到指挥三大战役;从成立华北财办,发展经济到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赴京建国等,让孩子们真正明白为什么西柏坡被称作“新中国的摇篮”。郭同学在爸爸的帮助下,声音洪亮,落落大方地给大家讲解了《西柏坡——辉煌的历史,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渐渐地,郭同学长大了!慢慢融入到班级生活中,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由原来的年级将近600名前进到现在的300多名。家长也让他参与到家庭建设中,不再把他当个孩子看,让他每天给父母盛饭、刷碗;身体协调性不好,体育成绩不佳,家长特意给孩子找了体育辅导班,每天早上在公园陪孩子练习……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两只翅膀,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家长。家校合作是一种双方用心、双向发力的过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良性互动,良心无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才能让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善用“放大镜”,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忘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善用“反光镜”,发现学生的不足和短处,不忘好学生是“帮”出来的;善用“显微镜”,张扬学生个性,不忘好学生是“练”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校结合,就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让学生成为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自己;成为更为聪明,更加高尚的自己!学校、家庭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家校”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