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科研 >> 教育论文>> 正文内容

教育论文

浅议对惩戒的认识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1-23 09:19:00 点击数:857
   

浅议对惩戒的认识

思品组 罗飞燕

摘要】在日益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今天,谈“惩”色变,教师过度“惩戒”或不作为,都会受到指责,使教师左右为难。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等手段简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惩戒,区分惩戒与体罚,以及合理实施惩戒的重要性。

关键词】惩戒 正确认识 合理实施 意义

一、引言

星期一,某校初三一位学生因没有完成物理作业,被物理老师叫到办公室让班主任教育。因为沟通困难,班主任把家长叫来,在家长来的途中,学生溜出学校,然后离家出走,长达二十多天没有找到。此间,学校、家庭、社会沸沸扬扬,人仰马翻,痛苦伴随着每一个涉及的当事人,也使每一个老师胆战心惊,害怕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出类似的纰漏。

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对类似的报道举不胜举,使许多老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轻了学生无动于衷,我行我素;重了离家出走、自杀等过激行为有可能出现。所以,老师有无惩戒权、如何把握惩戒的“度”呢?为此,我调查了20名老师,40名学生,了解教师是否有“惩戒权”,60%的老师认为应该有惩戒的权利。40%的老师认为,法律对老师的惩戒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如果惩戒有可能引火上身,还是教育一下得了。70%的学生认为,现在人人平等,老师不能惩罚学生,而且《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30%的学生认为,犯了错误就应惩罚,否则人人效仿,学校不乱套了。

从调查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混淆了“惩戒”和“体罚”的概念。也没有体会到,惩戒对学生成长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更不能准确地把握“惩戒”的度。

二、正确把握惩戒与体罚的区别

惩戒,在《辞源》中是指通过惩治过错来警戒,即以过去的失败作为教育,教育其不再犯和不违犯。由此可见,惩戒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其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教育帮助过失者认识错误,警戒其本人或他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二是,事先对应该怎样做和不能怎么做进行必要的规定,并告知违犯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在事先就有规劝、提醒、告诫、警示的意思。

惩罚,从词意上理解,惩罚是严厉的处罚。只强调了惩治本身,虽然也产生一定的教育作用,但这种教育是不具惩戒的积极作用的,而是一种消极的教训。

体罚,有肉体惩罚,例如:用罚站、罚跪、撞击等手段折磨和损害人的身体。精神惩罚,例如:侮辱、谩骂、隔离等方式进行心理的折磨。变相体罚,例如:罚抄作业多少遍等。体罚不具有教育意义,是一种触犯学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是为当今学校教育所反对、所制止的行为。

三种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惩戒教育为当前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行为,是维护学生安全,促进其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行为。

所以,教育中“惩戒”是不必回避,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还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因此 “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一样都是教育学生成长的一种手段,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消除对惩戒的误解,所以,在“非惩不可的时候”实施有效的惩处。

  三、对“惩戒”问卷情况的分析

  调查对象是20名教师和40名学生。

1.      对老师的问卷调查

选项

小计

比例

您赞成教师惩戒(惩罚)学吗?

12

60%

您能接受的惩戒(惩罚)方式

罚站5

抄书15

罚站25%

抄书75%

您认为何种行为应予以惩戒(罚)?

辱骂、打架斗殴、玩高险性动作、离家出走20人;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12人。

前一个占100%

后边占60%

您认为孩子的不学好与家长有责任

20

100%

您希望政府出台规范的

《教师惩戒办法》

20

100%

有效填写人数

20

 

 

  从此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60% 的老师赞成教师可以惩戒学生,40%的老师不赞成惩戒学生。原因一:现在国家提倡赏识教育,以赞扬为主。而且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放弃惩戒,对学生的违规行为采取放纵和回避。原因二:家长排斥“惩戒”,认为“惩戒”就是对孩子的体罚,动不动就去学校告状。有些家长还提出撤换班主任、为自己的孩子调换班级、严厉惩处班主任等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去教育部门告状或媒体曝光,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弄得老师谈惩变色,不敢越雷池一步。原因三:媒介对教育惩戒的过激反应。一些媒体扭曲了教育惩戒,对学校中合理的惩罚扣以“体罚”的帽子,大肆渲染,媒体对惩戒的过激反应完全否定了惩戒的教育意义,极大地损害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使公众对教育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原因四:法律对教育惩戒规定的缺失。现行教育政策法律并未规定教育惩戒权的种类、范围、程序等,对此多采取回避态度。                  

  这些原因导致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中出现了不作为的行为,以平安为主,以不出大事为准则。教师的不作为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品格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汲取知识,身心全面发展。

2.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选项

小计

比例

中国教育部规定教师可以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惩戒,你知道吗?

知道16

不知道24

知道40%

不知道60%

如果你违返校规或班规,老师给你适当的惩戒你能够接受吗?

接受33

不接受7

接受83%

不接受17%

当你在课堂上讲笑话,或和同学交头接耳,你能接受老师罚站五分钟,或者课后向老师当面说明或者反思的惩戒吗?

接受32

不接受8

接受82%

不接受18%

当你周末没有完成作业时。周一到校老师罚你补写,或者罚你背诵或者是抄写英语课文,你接受吗?

接受30

不接受10

接受75%

不接受25%

如果你一时冲动,冲撞了别的同学,甚至大打出手,打伤别的同学,老师要求你赔偿医药费,在班级周会上做书面检讨,接受班级全体同学的监督不再违反校纪校规,你接受吗?

接受33

不接受7

接受83%

不接受17%

共计   

40

 

 

  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可以接受因违反校规校纪受到的惩罚,但仍有一部分同学不愿意接受惩戒。这说明有些孩子缺乏责任感,不能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社会中的人,要为家庭、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老师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理解惩戒,认真把握惩戒的“度”,让它既能起到惩戒的作用,又能使同学们正确认识、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犯了过错,而是为了使他不再犯。”总之,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或者叫不完全的,教育需要惩戒!

  四、教师正确认识并实施惩戒权的意义

  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犯错,适当的惩戒,犹如当头棒喝,使人警醒,指引人认真做事,指明前进的方向。可见正确认识并适当实施惩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行为不同结果不同。适当的惩戒使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有利于学生在冲动之前对自己行为有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想,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做到我做事我负责。有利于增强同学们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做一个对家庭、学校、社会和自己负责的人。

  其次,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为“惩戒”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的。现在家庭里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不知多少倍,再加上家长的溺爱,社会的宠爱,使学生们犹如温室里培育的花草,虽然娇嫩艳丽,但禁不起大自然的风雨。我们一味以“赏识”、奖励来教育学生,至多来一点不关痛痒的批评,不让他们承担因为自己错误而理应承受的责罚,这样做他们不也像那些温室里的花草一样么,哪里能适应能者上庸者下的激烈社会竞争呢?适当的惩戒会使同学们认识到社会是复杂多变的,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着风风雨雨,经受了风吹雨打,才能使他们的身心更健康。

  最后,正确认识并实施惩戒,对老师管理班级,形成凝聚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找到出现违纪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用爱心、耐心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积极正面引导。2.利于老师经常性地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有研究表明,比较鲁钝的儿童通常对于颂扬反应积极,而对于比较优秀的儿童来说,斥责则比较有效。3.有利于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不是避重就轻放弃教育的职责,所以家校联合,校社联合,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惩戒,适时适当使用惩戒,会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多一些手段和方法。我们不能谈“惩”色变,要开启自己的智慧,把惩戒当作教育教学管理的另一种良药和方剂。  

  参考文献

  [1]李玉芳.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惩罚[J].现代教育科学,2004-08.

  [2]戴涛.刘丹.试论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J].云南教育,2003,(34.

[3]何立婴.惩罚之当与不当[J].中小学管理,2001-02.

  [4] []马卡连柯.苏维埃学校里的教育问题[G].巴班斯基.教育学.李子卓.杜殿坤,吴文侃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3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