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向,学有所长——记44中、27中、25中研训共同体教研活动
顶着凛冽的寒风,迎着升起的朝阳。2020年11月27日上午,我校和27中、25中初中部的语文、化学学科教师在我校明德楼五楼大会议室相聚,开展裕华区研训共同体活动。
本次的研训共同体活动由我校初中部教学副校长李芳精心设计,教学处主任许瑞霞主持召开。在2016年已经到来的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对于各个学科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近年来教育界各专家学者相继提出的教育理念。大家针对常规课堂教学背景下,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能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展开学习和讨论。
我校李芳副校长欢迎研训共同体教师到来,并介绍此次学习内容的出发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发,为常规课堂注入活力,提倡沉浸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观摩学习和交流分享。
首先观摩中国教育学会的精彩演讲:首先教育部教材局专家申继亮的《养其根,俟其实》指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次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孙蓝田从基于语文素养培育整体设计名著阅读新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中、体验中学习;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刘莉莉博士讲述了新时期初中校长的责任与使命。
观摩学习后,各个学校代表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悟。
27中刘主任:“由于升学的压力,我们教师需要先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然后带着学生去发展,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放在我们的学校、班级和学科当中,我们怎么样让他的活力更有利于他的发展,这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把它当做一个工程来做。”
25中张主任:“一些南方学校的高端前沿类的信息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基于我们这类学校生源的基础特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生、老师的学科目标定位都是基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层次,还需要在学科素养方面做一些准备。基于这样的基础,首先老师们要能够开放自己的思路,从理论上创新,进而去引导学生。刚刚很有感触的一点就是,咱们应试教育下对学生的创造力、兴趣往往不是引导、开放而是一种限制。在多方面的学科定位至学科组,在备课上不能仅仅是过去的备教材、备内容,更多的要关注学生,备形势。”
25中语文教师:“首先感谢研训共同体活动让我们25中人有机会向44中、27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学习,刚观摩了北京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讲解了名著阅读的教学设计,无论是游戏棋的设计,还是阅读达人的活动设计,始终围绕着兴趣阅读。阅读是人生的基本能力,阅读可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可以改变人的素质、修养,作为一个初中的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从自身做起热爱阅读,给身边的孩子们一个学习的榜样,让自己成为能影响他人的儒雅书生。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成为改变人生的法宝。”
27中语文教师:“听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方向。如果一个人的方向错了,这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是朝着目标越来越远。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时刻找准自己的方向,这个方向有教学的方向和育人的方向。从教学方向来说,我们教师有一些现实的困惑,我们不能做一个铁路警察,只管一段。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应该多考虑一个长远,有个长远的眼光给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基础。”
44中语文教师:“听完讲座之后,给我很大感触,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消化,才能更好地变成自己的东西,‘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听了这样的讲座,可能我会慢慢地找到我该如何去做。这里我很有感触的是名著阅读,阅读应该重视真阅读,重视深阅读,在读的时候该如何基于学情设置教学环节: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教?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一定要激发学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审美。”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我们进行了跨年龄、跨学科的共同教研。我们开放对话,彼此支持,共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文稿:杨璐亦 摄影:韦斌 编辑:赵荣淑 审核:李芳、许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