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交互技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交互技术是指具有交互功能的数字化技术,以软、硬件或二者融合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互动电视、互动教学反馈系统(如应答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思维表达工具软件(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社会交互软件(QQ、微信、UMU互动平台等)、网络互动资源、学科互动工具软件(如几何画板)等。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基于大班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目的的实现,将交互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拓宽传统教学时空、改变教学内容呈现、革新教学组织与管理、转变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手段,为讲授式教育教学方式向交互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实现了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从理念到模式:实现交互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项目研究团队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交互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四融合”理念,即软件与硬件的融合、软件与软件的融合(如知识建构类的互动软件、互动资源)、硬件与硬件的(如传感器与白板)融合、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基于小学生形象化、游戏化的心理特点,学校运用交互技术方便的书写、绘画、标注、颜色变化、漫游、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创造性地变革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了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和多元化的互动教学。与互联网的链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效刺激学习者,进而营造出活泼、有效的学习环境。
借鉴5E教学流程,学校构建了i5E互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由5个重要教学环节:Engage(驱动)、Elicit(启发)、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应用)的首字母E和interactive(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词的首字母i(谐音:爱)叠加命名而成。具体环节为:通过互动技术(交互电子白板、即时反馈系统、交互认知工具软件等)架设有助于多方参与和协商的交流平台,由技术分担从低级思维能力发展到高级思维能力的认知负荷;根据一般人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最多约为15分钟的研究结果,每节课设计不少于3次基于交互技术的互动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过程思维的可视化可通过白板硬件、认知工具软件展现;学习结果可通过即时反馈系统精准显示,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以便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和监督,实现教与学活动的多样化、协作化,突破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而生成一系列以技术为媒介、带有交互特征的教学活动。
从教学到育人:满足大班额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交互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课堂评价方式,通过应答器、智能终端和网络互动平台的使用,可以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学习进行即时评价。其中,应答器的应用是进行学习分析的重要开端,可以了解学情;智能终端和网络互动平台丰富了教学评价的手段与时空,分别在于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学满意度。另外,教学反馈软件顾忌到学生的羞涩心理,可实施静默式评价,由此课堂具有了安全的心理环境,每个学生都被唤起了参与的热情。交互技术可以保存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数据,从而精准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评价从传统的“片段式”转变为“全景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交互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提炼出交互技术助力德育渗透的“主体性”“情境化”“互动性”三原则,解决了原有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心灵呵护的问题,为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同时,学校还创设了教师科研自组织构建模式,采取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晒课、赛课等形式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教师自主成立了“互动教学研究室”,研究交互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学校还建立了基于交互技术应用的规章制度。
交互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的变革、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体育艺术类、学科竞赛类、科技教育类、综合类竞赛中获区级以上奖励3000余人次;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优秀课例5节;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著2部。学校由一所薄弱学校跃升为全国知名学校,被评为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卓越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这一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广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
(作者单位分别为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