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妈妈不识字 却是“教育家”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11-29 11:13:27 点击数:1580

孩子的人生起跑线

妈妈不识字 却是“教育家”

李世杰

我妈妈今年75岁,从来没有上过学,一直生活在河北农村,最远只到过离家100公里左右的北京,到现在也只会接电话、不会打电话。但在燕山脚下、泃河岸边长大的妈妈,从天地日月和大山大河中得到思想、智慧的启迪,是我心中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家长的品位决定孩子未来的地位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在农村,妈妈没有读过书,但希望我们能识文断字。她不是口头上让我们向村里当老师的人学习,更是用实际行动引领我们成为有文化的读书人。

1973年的正月,春寒料峭,北风像刀子一样扎人的手、削人的脸。在生产队场院和地里干农活的人脸都很粗糙,满手都是流着鲜血的口子。当时,农村人涂手涂脸的是3分钱一盒的蛤蜊油。妈妈不舍得花3分钱打一盒蛤蜊油涂手涂脸,却舍得给我花0.12元买一本小人书——《滚雷英雄罗光燮》,一是希望我能喜欢上书,二是希望我成为勇敢的英雄。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书,也是让我爱上读书的开端。虽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0.12元是3分钱的4倍,但看到妈妈不舍得花3分钱打一盒蛤蜊油,却舍得为我买一本小人书,我就想,书一定是好东西。那一年的正月很冷,但我的心里却很暖,一直暖到今天。

1982年暑假,我所读的农村初中撤销了,我到离家5公里的公社初中上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二名。学校让全校前三名学生向全校同学介绍学习经验。我们3位同学到校长室的一个裹着红绸子的话筒前念发言稿。我忽然发现校长办公桌上有一本我从没见过的厚厚的词典。经校长同意后,我非常兴奋地拿起那本词典。那是一本绿色封面的《现代汉语词典》,不仅词条很多,而且解释得很详尽。我赶紧看了看封底的价格,是5.4元。我当时兴奋得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就是念发言稿的时候,心里也想着那本《现代汉语词典》,回到教室心里还是放不下那本《现代汉语词典》。

放学后,我骑着旧自行车跑得比拖拉机还快,一进门就对正在土灶上做饭的妈妈说:“妈,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非常好!我想买一本!”妈妈抬起头,看着我说:“行!”她紧跟着问我:“多少钱啊?”我大声地说:“54。”妈妈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但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行!”

吃过稀粥就着红薯的晚饭后,妈妈翻遍了全家墙柜上的所有匣子和炕席底下,只找出17毛多钱。但是,妈妈出去东借西凑了6块钱,为我买了那本词典。我成了全班唯一拥有《现代汉语词典》的人,1983年暑假,我成为班上唯一考上师范学校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妈妈当年为我买词典的投资是全家储蓄的3倍多;但从本质上看,是妈妈对我有不止3倍的坚定信心。不是妈妈看到我有出息,才有信心舍得为我投资,而是妈妈对我有信心舍得为我投资,我才有了后来的出息。

1984年冬天,正是全国文学创作和文学函授热的时候。面对6元、8元、12元、16元、36元等不同的文学函授学费,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学费36元的《人民文学》函授。我写信告诉爸爸我的想法,一周后收到爸爸寄给我的一张40元钱的绿色汇款单和一封信。只上过4年学的爸爸在信里说:“这是咱们家借来买化肥的钱。你妈说,少买一袋化肥,最多也就是少打一季粮食;失去一次学习机会,可能耽误孩子一辈子前程。”这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也更让我认识到,我妈妈才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虽然我没有成为作家,但我成了我们本村本家族第一个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人,在198911月的中国教育报上;我成为了我们本村本家族第一个出版图书的人,19904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书。

今天我之所以能够当老师、做研究、发表文章、出版图书、主讲教育教学节目,都是因为我有一位非常有思想、有智慧、有品位的好妈妈。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结局

我爸爸、妈妈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不仅给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还给叔叔、婶子养老送终,再加上生养我们5个孩子,家里一直非常缺钱。但是,我妈妈从来没有乞丐心态和穷人心态。她用言教,更用身教引导我们做有大格局的人。

40多年前的农村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妈妈经常给我们讲,过去有一家有三个念大书、留过洋的大小姐,都特别有能耐,嫁给了三个皇上。妈妈说的应该是宋氏三姐妹,这表述虽然不准确,却给幼小的我们打开了视野,心思走出了乡村,走向了世界。

我妈妈还经常跟我们说,她有一位年轻就守寡的姑姑,在农村省吃俭用,培养了一位爱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分配到包头市干大事的儿子。我虽然从没有见过那位表舅,但是妈妈在我幼小的心田中播下了爱学习、考大学、干大事的种子。

40年前的农村,家家都不富裕。每当看到街坊邻居家来亲戚时,我妈妈就带着我们在院子里摘一把豆角、两根黄瓜、几个西红柿,让我们给街坊邻居送去凑几个菜。每当看到街坊邻居接过这些菜蔬时的满脸笑容,我都切身感受到了送给人家好东西的快乐和幸福。

有时我们家来亲戚,妈妈让我们到街坊邻居家借一升白面,给亲戚烙白面饼吃,我们家人吃玉米面饼子。每次妈妈都叮嘱我们:“借东西要平升借,尖升还!小升借,大升还!还要记着点儿,如果咱们家有的,人家来借,一定要借给人家。”等到还白面的时候,妈妈总是往升里摁了又摁,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