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履行责任要做到三个精准
钱洁
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父母胜任家庭教育责任既是主观需要,又是法定义务。家长履职所需要的理念、价值、能力、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达成的,关键是要精准认识孩子、精准理解儿童权利、精准认识父母限度。
一要精准认识你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的认知视角、不同的发展曲线。这大概就是孩子不喜欢被比来比去,而父母用比较的方式激发孩子进取心却往往适得其反的原因。我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经常有人这样说:“你们家孩子吃饭应该不用发愁,两个孩子会互相比赛。”也有同事建议我用一周“排行榜”的方式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但我发现孩子们并不喜欢比赛,而喜欢根据自己的饭量来吃饭。实际上,不用比较的方式,只凸显、夸大孩子身上好的习惯和表现,忽略、弱化需要改正的习惯,反而会让表现好的孩子更有信心,让表现暂时不好的孩子有向上的动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历时、互动、螺旋上升、不可逆转的过程,每一阶段的需要都不同。父母要回应孩子每个阶段的需要、把自己当成他们的伙伴,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与他们交流、沟通、互动。尤其需要重视的是,爸爸的角色至关重要、不可替代。即使只是每天出门前给孩子一个拥抱,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从生理层面上说,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对人体之间的接触和抚摸有强烈的需求,医学上称之为“皮肤饥饿”。这种肌肤接触是一种爱的表达,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使其情绪稳定、心理满足。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幼年时与父母接触很多,关系密切;极少数心理异常的学生,幼年时都与父母接触甚少,关系疏远。
二要精准理解儿童权利。
儿童权利成为2015年家庭教育十大热词之一,是社会进步、国家民主、家庭民主的表现,儿童权利被承认、被重视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承认家庭中的儿童权利,就意味着父母要理解儿童行使权利的能力是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强的,要理解儿童需要父母的指导、示范才能逐步学会像成人那样行使权利,要理解儿童有权让父母重新考虑自己不希望接受的决策,要理解儿童权利和儿童义务是统一的。
我的孩子们今年6岁,我正在逐步让她们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有义务承担家庭事务。每次打扫卫生我都会请她们一起参与,擦楼梯、拖地,我曾经试探地问:“你们是在帮妈妈做事吗?”她们很肯定地回答:“是的。”于是我告诉她们:“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做家务是你们应该做的,不是帮妈妈。”慢慢地,她们在参与简单家务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家”的意义。
随着孩子长大,家庭事务可以用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开展讨论。比如连续几次爸爸送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都会哭闹,晚上我就组织大家开会。我作为主持人,取出纸笔,告诉孩子会议的基本要素之后,就开始讨论早上上学哭闹的问题。我请她们自己分析原因,又请爸爸发言,并将形成的共识记录下来——不挑谁来接送、一到时间就出发、有问题说出来。同时,我也告诉孩子,如果她们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或者给爸爸妈妈的建议,都可以提出作为主持人召开家庭会议。
三要精准认识父母限度。
父母并非万能,能力和权利是有限度的,有时甚至要有意设置限度,即使有能力也要避免去用,孩子的能力才会变得没有限度。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去年我和先生开始自己带孩子,当我们为自己每天能处理好工作、家庭各项事务而高兴时,突然意识到我们变得很能干那孩子们会怎么样?我们决定放手,教孩子洗澡、洗头,让她们独立睡觉。半年之后当她们主动提出自己叠被子、自己收拾房间时,我知道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胜任家庭教育责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在教育理念上“静心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行动上“主动做”,积极跟老师沟通;在教育方法上“全面学”,改变无师自通、盲目无序、自给自足的家庭教育状态。(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6年04月14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