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读懂孩子才能少些误解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4-21 09:54:00 点击数:420
 

诗人菲利普·拉金曾说:“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害了你。”在豆瓣,诗人的话得到了印证。

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建立在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建立在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只有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会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才能少“祸害”孩子。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在“父母皆祸害”小组中,有网友吐槽“从小到大,父母爱的根本不是我而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生物——别人家的孩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积极心理学认为,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比如自信、乐观。此处的无条件接纳是指父母对孩子传达的爱、关注、支持和激励是无条件的,是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的。

无条件接纳孩子,不等于无条件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接纳的是孩子这个“人”,而非孩子的这些“行为”,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依然需要纠正引导。在指责纠正孩子不恰当行为的时候,也要区分“孩子个人”与“孩子行为”,当父母指责孩子不良行为时,一定要明确:不要指责孩子个人,而是指责不恰当的行为。也就是说:不是孩子坏,而是行为不恰当,要“就事论事”。

增强高质量陪伴和有效沟通。在“父母皆祸害”小组中,“被忽视”和“冷战”也是成员们经常提到的被伤害行为。有网友吐槽“父亲去幼儿园竟然错将其他孩子接走,伤透了心”,可见这位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时间是多么缺乏。还有网友吐槽“初二在学校惹事了,妈妈很生气,竟然将近1个月没搭理我。”“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极大的。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需要稳定的陪伴和时间的积累,如果频繁中断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则很难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建议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尽量由孩子的父母照料,为孩子营造安全的、可信赖的陪伴环境。同时,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要求父母对孩子身心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并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理性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随后迅速做出适度的反应。

良好、安全的亲子关系,还依赖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家长应该掌握一些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例如,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不轻易打断和终止孩子的话;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不要只问孩子的学习成绩,避免重复、单调无趣的话题,多询问孩子一些有趣的、愉快的事情等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有时间的付出,更要有高质量的沟通。

不断调整“监督”孩子的距离。从孩子还没出生,到上学,到选择专业,到就业工作,很多父母喜欢充当孩子人生的设计师,替孩子设计好一整套人生发展轨迹。一旦孩子表示“反抗”,家长就以“你以后就会知道我们的苦心”来堵塞孩子的嘴。

父母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是出于好意,以免孩子走弯路。但不知不觉中,父母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变成孩子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压缩孩子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动力自主探索和开发潜能。研究发现,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的路,得孩子自己走,得孩子自己选择。这是孩子需要面对的问题,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不断调整“监督”孩子的距离。0-6岁以前,家长可以对孩子“管”得多一些;当孩子进入小学,家长更多的是陪伴,要开始慢慢把“控制权”过渡到孩子自己的手中;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更需要“远距离”监管。我们呼吁父母,要摆脱过度控制行为,抑制自己“孩子什么都得听我的”的想法,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陪伴,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自主选择不等于不给建议,父母可以身居幕后充当“参谋者”角色。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第05201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