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是一种智慧
我的儿子张天一读完北大硕士之后卖米粉,引起很多人关注。我也阅读了中国教育报刊发的文章《父女间的“教育战争”》。有人问我,作为母亲,怎么看?
我想,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适时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独自承担人生的责任,同时也给自己自由。我不赞成把自己的一生都和孩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搅和在一起。那样做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还会让双方感到痛苦和窒息。
我发现,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教育战争”的根源通常源于两个词:爱和期望。很多父母整天忙着为孩子设计未来,有的父母从孩子咿呀学语时就为孩子设计了一幅理想的蓝图,甚至要上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都考虑到了。父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顾孩子的爱好和感受,总是期望孩子按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把自己的一生和孩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结果和孩子不断地发生冲突,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承受着被迫和无奈,有的甚至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
但要让父母们“学会放手”是何其困难。他们不愿意放手的理由有千万种,每一种都是打着“爱”的旗号。然而,他们不知道,正是这般强烈的“爱”,很可能会妨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你若不让孩子跌倒,他就学不会走路。
我们也想过自己的生活,那为什么不放手呢?实在是不放心,没有办法走开。因为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是我们生命的延伸,我们怕孩子受到伤害,怕孩子不懂得照顾自己,怕孩子找不到方向、走不上正轨。
我想起了曾接触过的一位母亲。她非常自我,从不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只是把他看成是一种自我生命的延伸。她有一个30多岁的儿子,一直没有结婚,虽然她也十分着急,但在潜意识里却一直阻挠儿子的独立。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她仍把自己的生活强行塞进孩子的生活之中,让孩子失去自我选择、自我独立的自由,有时候还会让孩子心生怨恨。
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长大,会培养出责任感吗?这类父母不是在寻找爱,而是在寻找依赖,孩子的依赖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孩子却因此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失去了独立人格。
父母想要培养出负责任、健康的成年人,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开始训练他的责任感,懂得适时放手,并鼓励他逐渐负起该负的责任。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喜欢听话的孩子,培养出的总是完全按照父母意愿行事的乖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意志、独立思考,有对生活的独立看法。孩子的独立意志往往会同父母的意志发生冲突。冲突来临时,父母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同时明确表明父母的态度。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属于他自己的事,他能够做好的,他就应该做好,父母可以帮他、可以教他,但不可能一辈子替他做。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的“小影子”、“小尾巴”。父母不要去做孩子的“手”、孩子的“脚”,更不是孩子的“脑子”,而仅仅做孩子独立意识的一个“保护者”。
亲爱的父母们,学会适时放手吧,那是生命养育过程中的一种智慧。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3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