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教育
“阅读的力量——2013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与会者呼吁重视阅读在教育中的作用——
阅读改变教育
本报记者 翟晋玉
“忽视阅读的教育越来越容易走进死胡同。缺少必要的阅读,使我们的学校异化为分数竞争的训练场,也使得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他们的教育生活中缺少生命的光彩和幸福。”日前在成都举行的“阅读的力量——2013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欧洲的华德福教育团队、美国的“核心知识”研究团队和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团队。与会者以“阅读的力量”为主题,就阅读在教育中的意义、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教授普斯托维特来自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乡,他在论坛上提出,“书籍是孩子成长的源泉”。乌克兰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思想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书籍能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和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这些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重要。
同样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人看半天弄不明白,有的人却可以很快理解?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教育领导学系主任、
20世纪90年代,赫歇尔在美国发起了一场“核心知识(core knowledge)”运动,他认为,在信息时代,阅读对我们学习知识以及做什么至关重要,而知识是实现社会平等的伟大工具。“只有我们的学校确保每个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能够和其他任何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正义和繁荣。”这一运动在中小学领域掀起了一场课程改革,其核心是追求公平与优异,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文化素质的养成。目前在美国有47个州,超过1000所学校在使用其提供的教学材料和专业课程。
“学生具有的相关知识越多,意味着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越强。”美国“核心知识基金会”公关部总监丽萨·汉赛尔(Lisa Hansel)指出,知识决定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早期年级让学生建立广博的知识至关重要。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棒球的文章,然后让他们回答问题。结果显示,阅读能力差、棒球知识强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大高于阅读能力强、棒球知识差的学生。
丽萨建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对话讨论,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的需求,然后通过足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朱永新说,“精神发育最重要的通道就是阅读。因为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拷贝和遗传,而是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经典书籍之中。”
朱永新强调,让学生仅仅阅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科书把人类知识的无限可能压缩了,知识的营养要素流失是必然的,难以真正给人带去生命的丰盈。离开了对于人类经典的阅读,学生就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当下社会功利化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应试教育有渐渐将阅读窄化为教材和教辅的趋势,丰富的大量阅读有渐渐从学校中消退的迹象,与世界新知从未像今天这样不断以几何级数增长的现实恰恰背道而驰。“应试教育这种片面重视分数、忽视阅读的做法,带来了许多的严重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学生如此,教师亦然。最该有文化的人越来越没文化,最该读书的人越来越远离图书。”
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民间教育行动的新教育实验,将阅读作为改变教育生态的切入点,将营造书香校园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行动,力图在校园、教室乃至家庭,将阅读放在最基础的位置上加以观照,使教育回归本真。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蕴藏的神奇。”朱永新赞成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只有阅读成为在我们的学校里最日常的行为,成为教育最神圣的教育使命,我们才能够让学校真正成为教育在场、生命在场的地方。”
“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因此就需要一股阅读的力量来支撑。”朱永新说,新教育点燃的就是“阅读之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点亮更多盏灯,照亮我们的孩子,照亮我们的世界。”
“茫茫宇宙,匆匆人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对自己生命的追问,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来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论坛闭幕式上发布的《新教育武侯宣言》,呼吁把阅读作为国家战略,重视通过阅读唤醒生命的内涵,把最美好的童书给最美丽的童年……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