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袁贵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12-24 14:01:00 点击数:516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袁贵仁 

20121118日)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评价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报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机关和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谋划,对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必须深刻认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一)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机遇。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教育和人才优势作为国家最核心的战略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在这样的形势下,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深度开发人力资源。

[1] [2] [3] [4] [5]  下一页

强国必先强教。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使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和贡献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要,集中体现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在一起,必将成为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二)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特别强调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我国发展后劲、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更多依靠劳动者大军和各类人才队伍素质的持续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青少年开始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把教育摆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重要位置。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不断完善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迫切要求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进而超过5000美元时,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会更加强烈。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2011年突破了5000美元,近10多年我国社会正在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建设的愿望更加强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到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部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特别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是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进一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只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先行开发,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要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自觉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凝聚了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作出了符合时代特点、顺应人民意愿、遵循教育规律的精辟概括,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深刻阐释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丰富内涵,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一本质要求。我们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重视教育质量,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长期遵循的工作方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系列部署,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践行终身学习观念,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具有重要意义。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整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而努力奋斗。

   (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是更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系统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努力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人民满意的教育,既在于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是受教育机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教育制度规则的公平状况都有显著提高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以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步伐、建立全面覆盖困难群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和帮扶制度为重点,强化政府责任,完善资源配置制度,健全法制保障,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逐渐缩小教育发展中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校际差距,为所有学生开辟不同的成长成才之路。要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在推进校务公开及招生阳光工程、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用更为规范的管理协调来维护教育公平。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将更多地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为目标,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改进培训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着重从制度上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七)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师生。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优势,在创新党建工作,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等方面走在前列。要着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学校党组织基础,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在教育系统形成风清气正、清正廉洁的良好环境。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和谐安全稳定。

    三、全力以赴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上来,全面深入地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师生员工头脑,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认真学习。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各司局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联系工作实际,带头学习宣讲,使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为广大干部所掌握,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系统宣传。要积极利用中央媒体宣传平台,充分发挥部属媒体主阵地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及时报道教育战线的热烈反响和学习情况,广泛宣传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和进展成效,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改进作风。要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加强调查研究,民主科学决策,坚持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监督,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发展变化,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

   (四)团结协作。要更加注重司局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密切联系、互助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务求实效。要紧密联系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联系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的十八大精神真正落实到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上来。

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着力点和突破口。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周密组织安排,努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针对性、操作性;要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要求,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等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教育问题;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支持基层和学校的工作,千方百计服务群众、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强国必先强教。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使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和贡献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要,集中体现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在一起,必将成为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二)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特别强调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我国发展后劲、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更多依靠劳动者大军和各类人才队伍素质的持续提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青少年开始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把教育摆在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重要位置。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不断完善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迫切要求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进而超过5000美元时,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会更加强烈。世纪之交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2011年突破了5000美元,近10多年我国社会正在从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建设的愿望更加强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和接受良好教育机会,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到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部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特别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是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进一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教育更加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