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组 刘 鑫
【摘要】我一直认为做语
【关键词】 善良 杨绛 人品 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我一直认为做语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一个人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对于这篇文章,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刊载了怀宁《对〈老王〉主旨的探索与思考》,他认为《老王》的主旨“是人物的颂歌,但更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2006年12月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刊登了赵刚的《(老王)之败笔》,他对老王的外貌描写提出了异议,甚至对
善良体现在老王
“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作者一家在文革期间遭到了迫害,在那样一个年代,人人恐怕都避之而不及,而老王却没有世俗与功利,只是纯粹的关心,即使他很需要这份工作,但能够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与作者一家人交往,也是难能可贵了,然而他能做的也只是车费减半。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一个普通的劳苦大众,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才能清晨到别人家里送冰。可是他却不是只放到门口,而是抱着冰上三楼,还代我们放入冰箱。更可贵的是,他没有缺斤短两,没有唯利是图,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价钱却是相等的。如果是现在,老王一定会像“油条哥”一样因为诚信善良而出名的。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
老王自己都已经食不裹腹了,可还要担心作者一家还有钱吗?这是多么质朴的关怀,没有一丝杂质,我想任何人读到这里都可以想象出老王那种真诚的样子吧,一位饱经风霜的车夫,一个孤苦伶仃的鳏夫,一名心地善良的老人,人人都会被这种真诚所感动。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作为一名车夫,老王是有强烈的职业道德的,既然有人愿意乘座“货车”,老王也并没有将就一下算了,因为如果将边缘加高,再拉货时可能会放不下稍长的,而且还会增加成本,但老王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十分替乘客的安全考虑,也许也是为了感
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感谢。
我觉得老王此时一定是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作者用了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位将死之人的一举一动,他将自己珍藏的最好的东西送给曾经给过自己温暖的人,算是一种回报,也算是一种心灵的牵挂与寄托。
善良体现在作者
作者一家十分照顾老王的生意,尽管老王一只眼是瞎的,别人说他看不清东西都不敢坐他的车,可作者一家还是选择老王。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作者的善良还体现在真正关心老王的生活,三轮改成平板,拉人改成拉货了,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事情过了这么多年,作者敢于自我剖析,自我批判,这正是一位善良的人真性情的体现。
作者的女儿一定是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善良,竟也关心老王,有时大人想做却不好意思做的事,孩子会很大方地去做了,况且送一瓶鱼肝油也一定是善良的母亲同意后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长大后的钱瑗也十分善良。
钱瑗为了当好两个孩子的后妈,终身未育;作为大学教授,她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她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时,竟为了安慰家人故意每天笑呵呵;同学们来看望她时,她也用不在乎的语气说医生给她身上到处打洞;即将走到生命尽头她还想着给云南同学的老伴买药——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作者杨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随后她又着手《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和汉英对照本的出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先生的晚年时光从未停歇,女儿钱瑗没完成的《我们仨》也如百合花般散发着清芬呈现在我们现前。我想先生正在用她独特善良的手段来帮助现代社会千千万万个“老王”!
钱钟书婶婶对杨绛评价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试问一位怎样智慧善良的人才能得此评价呢?她住在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很近,大门口有人站岗,里面都是重量级人物,有很多旧式的小楼,中间只有一户人家没有封阳台,杨绛拒绝封起阳台:“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从1977年春,她的家就没有变过,全是旧家具,家电几乎没有。有的就是书,就是满脑子的智慧。
今年先生已经101岁高龄了,多少年了,不知有多少人托关系,找门路,想要改编《围城》,可没想到老人立下遗嘱:要先生身后百年才能改编。艺术就是艺术,经典就是经典,无论找什么样的名星来演都无法取代人们心中的《围城》。
我鄙视那些自诩读懂了《老王》的人,说什么败笔,说什么对老王做得不够,我看就是一种炒作!还有一些人写些什么《围城》续集,借别人的名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省省功夫吧,把时间用在读先生的作品上,你一定会愧怍的,你一定会被先生的善良所折服!
我虽然没有见过先生,但通过读《老王》,我仿佛已经
通过学习《老王》我们理解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老王》是善良最好的阐释。我想,在教学中将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想做一个善良人的愿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情感教育,从而升华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心灵滋养。
参考文献:
[1]杨绛.我们仨[M].中国盲文出版社,2013.05.01
[2]杨绛.走在人生边上[M].商务印书馆,2007.08(第1版)
[3]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01(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