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 科研 >> 教育论文>> 正文内容

教育论文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4-16 11:04:00 点击数:716
 

 编辑部 高文娟

 

   【摘要】《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依托,从把握课堂欣赏环节、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生动学习情境、搭建活动展示平台等四个方面简述了美术教学中情感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美术教学 情感能力 培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教学中的情感运用一直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美术教学是在情感参与下的一项师生互动式体验活动。此类活动的开展,在反映着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和特征的同时,也反映着教师在教学时情感投入的程度。如果师生情感互动达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动建构及更高层次的认知,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的设计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其目的就是想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情感的动机功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关注了环节的设计与方法的指导,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常常被忽略和轻视,致使部分学生产生一种“美术不美”的感触、或“美术美在何处”的疑惑。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略作阐述。

  一、把握课堂欣赏环节,引领学生渐入佳境

  初中美术教学,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美术,并懂得欣赏美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任何一个学习领域的课型中挖掘可欣赏的知识点,并设计相应的欣赏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以声情并茂的讲解方式,丰富多彩的欣赏手段,让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让美术走进学生的心灵。以《神奇的手》一课为例,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以手造型的课堂常规练习后,可进一步安排学生欣赏以手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舞蹈《孔雀舞》或《千手观音》,感受艺术家巧妙运用“手”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从而点燃他们内心欣赏美、创造美的渴望。通过欣赏,教师的引导性讲解,要把“通过手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人生价值体现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强化他们从小爱劳动、爱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并自己开创美好未来的情感能力。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确立合适情感目标

  美术教育以意象诉诸受教者感官,并引起受教者强烈的身心感受,所以美术教育具有一种感性和理性渗透交融,直觉体验与理性解读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了解和讲授,必须和学生的爱好、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才会使得受教者获得最大程度的感性快乐。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不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学,而且还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细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并根据自己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分析判断制定相应的教学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学习《食品造型》一课时,我依据教学内容,结合中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设置了以下情感体验活动:你喜欢美食吗? 美食除了它的美味,还有哪些方面最吸引你? 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说说中国美食的造型特点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讲一个和经典美食有关的典故,回家给父母做一道由自己创意造型的美食。这几项情感体验活动的实施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他们最喜欢的食品创意造型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也沐浴了教师精心设计的追求“美”与表达“爱”的感性引导。一堂普通的《食品造型》课,因为有了对情感目标的精心设计,才使得学生感受到了艺术化、情趣化生活态度的美好,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以自己的创意劳动回报父母的感恩教育。所以,合理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和心理水平的情感目标,让他们体会到力所能及的付出会换来心灵愉悦的成功,那么美术情感教育的功能也就得到了体现。

  三、创设生动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就艺术教学方法指出:艺术的学习不是靠言语的教诲,而是靠实践的操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作品的相关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设疑、讨论、故事、音像、表演等多种手段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他们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意蕴,并进一步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表现等的特点,美术教学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动脑筋,多采取一些综合性、多样性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美术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会成功、享受愉悦,激发起对美术的兴趣和情感。例如《音画交融》一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音色与绘画色彩之间的关系,我选择了几首风格不同的乐曲:欢快的、激昂的、舒缓的、低沉的,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中情感表达与音色的运用,欣赏之前,我列出问题并要求他们闭上眼睛,完全浸入到乐曲当中,然后根据自己的倾听体验回答问题:高音喇叭的音色你认为应该用哪种颜色和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合适?舒缓的长笛又该使用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如果用美术语言的点来代表一种乐器,你会选择哪种乐器?鼓,锣,还是其他?通过一系列的情境设计,学生们真正从自己的情感体验中得到了他们最真实的感悟和对知识最牢固的记忆。在情境中学习,气氛活跃,沟通畅快,所以合适的情境设计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对知识的掌握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形成并保持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搭建活动展示平台,检验情感教育成效

  艺术活动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情感宣泄。人的情感只有从日常情感中超越出来,以意象的形式展现才会具有普遍意义。流传千古的经典美术作品即是人类高级情感的绝好载体,它超越了世俗生活中的情感宣泄的功利性,使得人的正常情感得以扩张、拓展、提炼和升华,从而达到了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净化心灵,提升个人素养的目的。由此,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在经历必要的学习过程之后,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平台给予展现。这既是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检验,更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提升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每一个契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课堂作业的引导性分析、班级作品展区的开辟、学校画展、各级美术作品赛事等。这些都为学生接受艺术情感教育营造了有利氛围,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能品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如今,校刊和网站的设立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学习成果的新平台。

  美术以其课程的独特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美术课程中所包含的情感与理性因素、脑力与体力因素,为教师培养学生情感能力提供了各种可能空间,如何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总之,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是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师生心灵的互通,利用情感的感染与调节功能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如此,才便于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使他们爱上美术、理解美术、从美术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自己内心,关注自己的生活,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一份懂得情趣化、艺术化生活的认知和感悟。

参考文献:

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  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