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点亮历史课堂
【摘要】思想统帅历史课堂,是课堂的灵魂,用思想把学生的思考力唤醒,用细节烘焙学生的思考力,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力,用人物品读成就学生思考力。感悟历史,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史为鉴,成就自我。
【关键词】思想 ;细节;情境;人物
《中史参》主编
思想决定高度。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的思想和志向。 “读史明智,学史通达”,历史起到荡涤灵魂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用思想把沉睡的知识激活,赋予历史以现实和灵魂的思考,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潮奔腾,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历史鲜活的学科知识本应该能够引起思想交融、心灵共鸣,但是历史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想贫乏,人文精神退化,怯于思考历史和叩问心灵的现象。在一些课堂热闹的表象下面,真正宝贵的东西却与我们擦肩而过,思想本应是贯穿于整个课堂的灵魂,我们所做的就是让思想的礼花纵情绽放。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思想的魅力呢?我认为首先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兴趣,其次要注意细节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历史是人物创造的,伟大人物的解读可以提升学生内在品质。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兴趣点。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从而在思想感悟上得出独到见解。要精心设计,可以采用动画、古诗、猜谜、故事、对联、视频等等方式。情境的创设要激发好奇心、新鲜感、求知欲,要能调动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在讲《美国南北战争》时,可以用奥巴马选举获胜之后的演讲词来创设情境:“今晚最令我难忘的亚特兰大投票的一位妇女,安妮.库波尔,她和无数排队等候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106岁的高龄。在她出生的那个年代黑奴制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第一因为她是女性,第二个因为她的肤色。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安妮.库波尔在过去一百年间的种种经历:心痛和希望,挣扎和进步。”教师进而提问:“过去一百年间黑人不能具有选举权,黑人奴隶制废除在美国经历了怎样一个挣扎的过程呢?我们就先来从南北战争----美国奴隶制引发的一场战争开始研究。”在讲《清末民初新景观》一课时可以用《建国大业》这个新版电视剧中的一个情景,剧情是记者采访询问毛泽东和蒋介石为什么都穿着中山装,有什么特殊含义的问题,教师进而提问:“知道中山装的来历吗?中山装的设计有什么含义?说明当时什么思想的兴起?”
创设情境的作用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把兴奋点拉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的观察和认识历史。但绝不直接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意细节
现在的历史教材编写时间跨度大,所以有些事件必然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历史本来就是有血有肉的、是鲜活的,细节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如对于商鞅变法中“城门立木”这件事,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商鞅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改革过程讲究策略和方法,取信于民。但是商鞅得罪太子,得罪了奴隶主集团,最终被车裂的结局,以及商鞅想要逃跑却因为自己制订的制度不能开城门,结果未遂。这样的细节书中并没有提到。上课中可以补充进去进而启发学生,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认识: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任何社会实践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再如讲到“甲午战争”时,可以交代战争背景:国际方面,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大臣田中义一在奏折中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但我大清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引导学生考虑失败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国内方面,中国的洋务运动一直在搞海军建设效果如何呢?甲午一战得出结论,学生探究失败的原因,中国近代化没有搞上去。还可以补充甲午战争的经过: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所以说历史是鲜活的,也是发人深省的,给一个干枯的骨架赋予生命的血肉,才能够唤醒学生的沉睡的思想,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目的。
三、解读人物
历史是由人物活动推动的,一个杰出人物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他们不仅提升了同代人,也提升了后来者。这种作用是整个人类的普遍财富,这就是历史人物的激励作用。对伟大人物的解析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人生,把握人生的方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但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问题,从中得出正确的立场和看法。比如对武则天的分析,武则天是一个女政治家,她采取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同时又大搞阴谋诡计,滥杀无辜,任用酷吏。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她开创了贞观遗风,是一代杰出女皇的赞誉。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它对现实具有指导作用,这正是学生喜爱学习历史的原因。《明朝那些事》中“所有敢于挑战规则的人,都将受到规则的惩罚”、“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侵略者,他们或许残暴或许强大,或许不可战胜,但终将被埋葬”……这些话中不乏真知灼见,闪耀着智慧的光辉。作者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学生的智商也是不可低估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当他们结合自己眼中的世界来看待史实时,就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说:“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历史史料浩如烟海,历史过程跌宕起伏,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我们只有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历史,感悟历史的智慧,借鉴前人前代的兴衰的教训,也就是说,无论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还是“鉴于往事,有兹于制道”,总之就是以史为鉴,成就非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