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尝试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12-20 13:45:00 点击数:781

  【摘要】有效教学包括教学内容的有效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首先做到备课有效,这是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还要有效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有效教学   备课   高效课堂   学习热情

  所谓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有效和教学方式的有效。也就是讲什么、怎样讲才让学生有最大的收益。有效教学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课题。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扩大课容量,使教学做到“有效”、“高效”,这是我一直追求和努力的目标。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备课有效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前提

  作为备课组长,我充分利用学校规定的时间,召集本组教师做到每周两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之前大家要认真地读透教材,广泛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在对教材有足够认识(包括问题和疑惑)的基础上再集体备课,这样更容易有的放矢,智慧共享。集体备课整个过程具体为:个人自备、集体议课、共同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具体来讲,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来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⒈科学设立目标,优化课堂教学。上课前教师要把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首要内容。确立目标时要考虑到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然后讨论达到这个目标所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这个环节需要充分考虑:问题怎样提?应做哪些预设?可能会有怎样的生成?目标达成的检测方法和反馈方式等。

  ⒉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单元教学。现行的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各单元或以题材、或以文体、或以主题来编排。“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凭证和依据。但是教材不是禁锢、规范、限制教师对教学进行建构和创造的东西,也不是为教师提供‘法定’文件,不是‘圣经’,它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语文教学通讯》)因此整合单元教学,在课时、课型、内容等各方面统筹安排,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选的是反映民俗民风的民间艺术文化,包括云南少数民族的《云南的歌会》、老北京城的《吆喝》、高邮的《端午的鸭蛋》、天津卫的《泥人张》等,这些文章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学习这个单元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但是又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某种文化现象上,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化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们以“寻根”为主线,让学生欣赏文化,感知教材——发现艺术,探究教材——追逐艺术,拓展教材。第一课时通读第四单元,解决字词,第二课时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美点以及写法技巧,第三课时转入写作。学生联想到我省的民间文化,如剪纸、唐山皮影、藁城宫灯等,进而抒发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联想到家乡特殊节日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的大串联拜年、端午的包粽子、家乡的庙会等。在学习之后的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围绕“寻根”写出作文,就能抒发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

  ⒊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作业练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花费一些功夫和心思。那些需要重复记忆抄抄写写的作业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引起学生逆反。我们将这类作业往往留成让学生出题并另附答案的方式,变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体验一下做老师的感觉,他会很认真地去做,并且还有将作业用来考试互相检验的作用,这样能够一举两得。初一期末复习时没有阅读训练的资料,我们每人就课文要求的训练点出四篇阅读段,28篇足够一个月的复习专用了。

  不仅如此,作文教学更要有目标性。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进行人物写作训练时,我们认真研究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后发现,《阿长与山海经》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背影》的倒叙手法、《老王》围绕人物选取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台阶》中就一件事来写人物变化等,它们都可以作为作文训练的切入点。我提出欲扬先抑写法专题,左彦朋老师指出要对学生进行写一件事的强化训练,董俊玖老师认为应该把本单元课文的开头进行整合教给学生不同的开头方法,王莉平老师提议让学生模仿《背影》以“微笑”为线索去训练,通过这些将不少于四次的作文训练计划出来,在全年级进行系统训练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每一册的课文的编排都能让我们找到适合我们学生训练的方法,从段落的仿写到整篇文章的写法等,都有素材可以挖掘出来。

  由此看来,我们能够做到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恰当处理,又能够紧紧依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恰当有效的预设。精心预设是课堂走向有效高效的前提,是同组每位教师精诚合作的结果。

  二、提高课堂效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40分钟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十分珍贵,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呢?

  ⒈明确目标,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尽管学校没有安排早读课,但我们每天抓紧利用好上课前的1520分钟让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记忆和文言诗词的背诵,这样做非常有效。教师进行细致安排,前一天就把学习内容安排给课代表,学生早晨到校就有事情可干,这段时间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被检查的时间明确。老师有时工作繁忙,单靠老师的检查可能会顾此失彼。因此,我发挥同桌同学和小组长的作用,上课之前的听写、背诵、预习检测的完成,授课过程中重点词语以及易错、难写难记的词语的正确书写等检查,都在同桌之间进行,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交给小组长督促收尾,学生双方在互相监督和比赛中将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进一步巩固。

  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要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提高效率,我们就必须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课堂教学的十二字真言“课堂积累丰富,学生活动充分”,也在竭力强调落实课堂实效,关注学生的“学”。而这种学是有法可依的,我们可以精选教材,将要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例如《春》这篇课文是写景散文的典范,学生从文中可以学到写景的顺序、写景抓事物特征、写景多角度多感官、写景常用的修辞手法赏析、写景文章的内容概括等方法。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写景类散文的阅读训练范本,在教读这篇文章时安排多个课时,边教边练。在一篇文章中,我看到评价一节课的标准要看学生三点:一是学生兴奋点是否拨动;二是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三是学生与教材和教师对话是否主动。我认为其中第三点是最重要的,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于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往往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感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和情感内涵。同时,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⒊适时联系旧知,与新知形成知识体系,扎实巩固知识。

  比如学习鲁迅的作品,先让学生回忆作者有关知识,初中阶段曾学过的作品、体裁、出处,每学一篇,总是这样让学生反复回忆,直到学完鲁迅最后一篇课文时,初中阶段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学生已烂熟于心。再如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的表达作用,也是学一反三。又比如同一个文言实词或虚词几种不同用法,结合学过的文中字词的积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记忆,还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增大了课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严格管理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身边总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而且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我们应对学困生降低要求,让他们从低起点开始,可以背诵、抄写基础知识,可以读读课文,念念作文,不断引导、鼓励、提携、鞭策,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即使是批评也让它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温暖。你的不放弃,就是对他们的最大鼓励,甚至会成为他此生最大的幸福! 只有严而有序、严而不死的课堂才能保证课堂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激发学习热情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助推剂

  俞玉萍说:“语文有如阳光,无处不在。书本中有语文,因为有文字,有思想,有感情。自然中有语文,因为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艺术中有语文,因为有灵感,有智慧,有启示。生活中有语文,因为有真诚,有善良,有美好。心灵中有语文,因为有想象,有思维,有创造……”语文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让每个孩子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我们要做学生优质生活的引领者,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的精神家园。我坚持每周让学生写周记,记述生活琐事。学生对生活的触角可以伸向很多领域,而学校生活是他们最直接关注的。我校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素材。运动会、合唱节都是场面描写的最佳练习素材;感恩活动、我当一天家、志愿者活动等是情感抒发的最好诱因。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出的东西才不矫揉造作。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焦点,写出感想,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前提。寒假作业之一就是《我话春晚》,学生可只就一个节目评论,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敢于表达的欲望,在开学时的讲述中就可以看到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另外还利用语文课本编排课本剧《桃花源记》、《石壕吏》,让学生在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中体会乐趣。

  总之,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和不懈的追求,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在课堂上共生共长,语文课堂才会有效高效。让我们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经过历练,体验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刘晓.明确目标高效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