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误区(八)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5-30 09:37:00 点击数:1159
 

 

  46、把吝啬当成节俭

  你认为节俭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花费每一分钱,你都要斟酌再三。同学向你借块橡皮用一下,你都不愿意,生怕被他们弄坏了。有一次考试,同位的钢笔坏了,他向你借几元钱买一支笔,你仍是死活不答应。为此,你成了别人眼中的“超级铁公鸡”。你心里十分痛苦,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节俭也有错吗?

  * 错在哪里?

  你这不是节俭,而是吝啬。节俭的确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而吝啬却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从心理学上看,它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心理,你怕帮助了别人得不到回报而焦虑,从而建立起一个强度很大的心理防御机制。吝啬会削弱你的同情、仁爱之心,让你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即使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也不肯付诸于行动。这样就破坏了你与同学之间团结和谐的关系,让你失去很多知心朋友,有了困难也就很难得到他们的帮助,整天生活在孤独之中。

  * 走出误区:

  你要培养自己的爱心,多做好事、多资助有困难的人,尽快消除吝啬心理,不要再因“节俭”而吝啬。关心与帮助历来都是互相的,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什么困难,也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了这一点,你就可能会为以前“节俭”的做法感到脸红。所以,以后同学再向你借橡皮时,你要爽快答应,别人有什么困难,你要主动帮助。当你对待同学都充满了爱心,并能做到乐于助人时,还会有人称你为“超级铁公鸡”吗?那你就快快行动,尝试着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吧!

  培养自己的爱心,消除吝啬心理

  

  47、一面对众人便惊慌不安

  每当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时,便会感到紧张、害羞,继而惊慌不安。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你说话总是结结巴巴;演讲比赛中,一看到台下那么多人,你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你甚至不敢当着同学的面读书……你非常希望此时的神态能像平时一样从容、自然,可总是做不到,渐渐地,你再也不愿到大众面前去了。

  * 错在哪里?

  这是一种“对人恐怖症”,这种惊慌是因你怕在众人面前出丑的心理引起的。你正处在青春期而又涉世不深,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变。这时,你的自尊心也会迅速增强,如果你受到当众出丑的刺激,便会在心理上造成较大创伤,从而产生对众人的恐惧心理。你很爱面子,又十分注重别人对你的评价,然而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当你面对众人时,那种感觉就像面对“猛兽”一样。此时你如果不直面这一误区,而是“再不愿意到大众面前去”,那你早晚要变得木讷寡言、落落寡欢,这不但丝毫不能解决你的“对人恐怖症”,还会愈来愈怕见人。

  * 走出误区:

  你在大众面前之所以感到紧张是因为你对他们的不了解。人对于不熟悉的环境总是会有种莫名的恐惧,但这完全是可以通过了解来克服的。你周围的人并不是“猛兽”,只是一般的人。“大众”正是由一个个普通人集合而成的,你既然不害怕自己,那就没有理由害怕跟你一样普通的他人。你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给自我施加了太大的心理压力。你要知道,这种压力不但不能使你表现更好,还可能把你彻底压垮。你要对“人”逐渐地加深认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弱点,犯不同的错误,我为什么不能犯错误呢?”你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对等的位置上,才会渐渐感觉到“大众”只是一群普通人。即使在大众面前“出点丑”也无可厚非。这种从心理上说服自己的方法比硬冲冲地到“大众”面前训练自己的应付能力更有效。

  “大众”是由与自己同样普通的人集合而成的,没理由害怕他们      

  

  48、过分依赖“第一印象”

  你对人的判断总是凭着“第一印象”,你觉得这是很宽松的判断标准,因为每个人在给人创造第一印象时总是力争表现最好的一面。如果连这最好的一面都让人感到不堪入目,你便相信这人好不到哪儿去,于是你便很讨厌给你第一印象不好的人。

  * 错在哪里?

  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第一次会面时便表现出全部的内涵,你如果单凭第一印象便给人下出“这人好不好”的结论,那说明你舍弃了一个人的内涵而太侧重于看人的局部。你也许以为这种“跟着感觉走”的做法很科学,实际上,却不容易看到人的内心。常言说“浇树浇根,交人交心”。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固然有先入为主的一面,可你也不能肯定别人第一次见到你时便一定能将最完美的一面表现出来,也许他正处于情绪波动之中呢?以貌取人,往往只能使你失去真正的朋友,而是交到一些花言巧语、见机行事的“滥友”。

  * 走出误区:

  应该学会更全面地看一个人,不要急于凭第一印象便给人下出好与坏的结论。无论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多么差,你都不能以一种排斥的态度来对待。对一个人下正确的结论,要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下,多角度地观察他所表现出的典型行为。也许你曾经遇上一个很害羞的人,于是你便觉得此人“缩手缩脚、难成大器”从而拒绝了他。可你没想到他的害羞仅是由性格内向造成的。你不妨看看他与已经熟悉的朋友是怎样交往的,他不但不害羞,还语调铿锵颇有主见,并且对朋友的缺点和错误直言不讳,他的朋友都很喜欢他,视他为难能可贵的“诤友”。而你也正希望交到这样的朋友,如果你仅凭第一印象便认为他缩手缩脚从而与其失之交臂,岂不是太可惜了?

  学会全面地看一个人,不要凭第一印象下结论

  

  49、爱听“小道消息”

  你非常喜欢听“小道消息”,它由于被不同的人反复加工过,显得尤其“艺术”,它好象比所谓的“正道”消息更准确、更全面。你觉得听“小道消息”是在全方面了解信息的同时,还享受到一种“这事没几个人知道”的优越。

  * 错在哪里?

   “小道消息”不可能准确,因为它是一种流言蜚语。你认为它“更准确,更全面”的想法,正是流言蜚语生存繁衍的温床。“小道消息”的源头,肯定是个心理阴暗的人,他也许是为了搞一个恶作剧,或者想愚弄别人,所以才制造了“小道消息”。许多人正是存在着和你一样的心态,热衷地接受过来,并无条件地继续散播下去。你一个人如果养成爱听“小道消息”的习惯,心胸将会愈来愈狭窄,愈来愈阴暗。因为传播给你的人在最后总会叮嘱一句“别告诉别人”以示亲近,而你在告诉别人时也会加上这么一句。于是你被“小道消息”带入了一种鬼鬼祟祟的状态,凡事不敢光明正大地说。你从被动地爱听“小道消息”很容易滑入主动打听“小道消息”。其实,每个人对流言蜚语是有一种基本价值判断的,当你执迷不悟像吸毒一样染上传播“小道消息”的瘾时,你的道德观也就逐渐丧失了。

  * 走出误区:

   “小道消息”不但影响人正常的思考,还会因为无原则的传播而挫伤无辜者。要有一个正常的生活,必须要跳出“小道消息”的围绕。当初你爱听“小道消息”,并不是明知有害才听的,而是误以为“它更准确,更全面”。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求知欲望。当你产生这种欲望的时候,不应该到“小道消息”里去探访答案。所有迷惑人的语言和消息,总要披上一层美丽的外衣才会粉墨登场,你如果剥不去这层虚幻的外衣,便无法认出它的虚假。一个不断接受虚假信息的人肯定也会变得“虚假”起来。你既然知道了“小道消息”的真实面目,那对再灌到自己耳里的小道信息可要加强判断力了。它们看似无害,其实遗患无穷。即使听到了也不要传播,明知有害再去传播简直是害人害己了。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将自己的好奇心调整到一个良好的方向上,“小道消息”便不可能再干扰你。

  剥去“小道消息”五彩的外衣,认清它的危害

  

  50、用干“坏事”的方法吸引别人的注意

  你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全家都以你为中心,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在学校里,你失去了中心地位,老师和同学并不特别在意你。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你不惜用干“坏事”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你总是和别人对着干,别人说东你偏说西,老师让你周一交作业,你偏偏不交。有时你还采用破坏手段。在同学面前,你打碎教室的玻璃,撕坏同学的作业本,弄脏同学的椅垫……你以为这样做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

  * 错在哪里?

  你的这些想法与做法是由于你的对抗心理引起的。你在家里是个“中心”,但在学校却不受关注。于是你便因对环境不满而产生了对抗心理,经常在班里搞些恶作剧,甚至以对其他同学的戏耍为乐。你以为这样就能表明你的坚强与勇敢。或许你的做法的确能吸引别人的目光,但那绝不可能是赞赏,而更可能是鄙视。他们更不会以为你的做法就是英雄行为。你的这些做法不仅极大地挫伤了他人感情,影响了人际关系,而且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样你不但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如果你的这种对抗心理得不到及时矫正,还容易发展成人格障碍,那对你的危害将会更大。

  * 走出误区:

  希望他人关注自己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这没有错,但你不能为此而干“坏事”。你应该对自己进行行为重塑,针对反抗心理找出合理的表达方式,直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如果想吸引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就要用合理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比如你可以努力学习,用优秀的学习成绩来吸引他们的视线;你也可以多做一些好事,主动帮助同学,用你在同学中良好的口碑来引人注目。总之,吸引他人注意的方式很多,你完全没有必要尽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坏事”,那只能遭到别人唾弃。你想一想,如果你在学习上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绩,又以友善的态度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他们能不对你刮目相看吗?

  重塑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