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歌曲《上春山》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9-02 08:43:54 点击数:61

赏析歌曲《上春山》 

初中部22级音乐组  高会丽

授课教师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

高会丽

授课时间

2024年3月25日

学校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

授课学科

音乐课

教授年级、学科

八年级、音乐学科

授课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上春山》,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体会歌曲表现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2.通过感受歌曲与古诗词的交融以及民族音乐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素养,使学生感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3.将语文学科的诗词、道德与法制中的观点与音乐的跨学科内容联系起来,丰富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与古诗词的交融以及歌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教学难点:跨学科学习。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

同学们,春天伊始,万物复苏,草木葱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歌,也是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特别火的一首歌《上春山》,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首歌曲的春晚现场(播放视频)。

欣赏2024春晚现场视频。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用春晚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聆听与思考

看完视频聆听完歌曲,你觉得《上春山》这首歌曲情绪是什么样的?它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回答:情绪十分欢快、活泼、有朝气。

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如诗如画的春天的画面。

注重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让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音乐表达出来。

探究一:

分析歌词,感受歌曲与古诗词的交融

这首歌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富有诗意的歌词。

1、范唱歌曲第一段(二月二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

这是主歌的第一段写了春天的三个月份二月、三月、四月。

2、重点分析第一段四句歌词中藏着的古诗词。

“二月二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第三句“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出自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第四句“一江春水绿如蓝”,这个大家都熟悉,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聆听后两段歌词,出示歌词与古诗词的串联化用。

副歌的部分简单、真诚,让人朗朗上口、回味无穷,使大家都能在歌曲中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问候和祝福。

4、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聆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歌词的意境美。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除去第二句学生有可能不知道,其余三句学生都能抢答出来,而且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观看后面两段歌词与古诗的串联化用,感叹词作者的文化修养。

学生聆听老师范唱,再次熟悉乐曲旋律。

 

 

跟语文学科的古诗词进行跨学科教学,将注意力转移到歌词中的古诗猜想,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和表现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学习歌曲歌词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欲望和动力,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素养,使学生感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探究二: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这首歌曲不同于往常的流行歌曲,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1、我们一起欣赏河南台元宵晚会中的版本,感受一下歌曲中有哪些民族音乐的元素。(放视频)

2、学生发现前两个原因后,老师开始分析歌曲乐谱,感受五声调式音阶的魅力 。       

同学们观察乐谱,看一看曲调由几个音构成。对了,只有12356这五个音,在民族调式中,我们把这五个音称为“宫商角徵羽”,这是一首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歌曲。

总结:基于上面三个原因我们在这首流行歌曲里听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原来流行歌曲也可以这样大气又喜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能发现:1、歌曲的伴奏中用了大量的民乐,把喜庆欢快的感觉营造出来。

2、曲作者张超在乐曲中融入了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民歌、民间音乐的元素。

再通过老师讲解乐谱发现:3、这首歌曲运用了传统民族调式。

这个简单又饱含音乐元素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轻易地在乐曲中找到前两个答案,这样增强了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内涵的成就感,对歌曲的分析层层递进,不知不觉间学到音乐知识。

探究三:

跨学科分析歌曲热点问题

1、总结歌曲创作的意境之美。

通过逐步赏析,在歌曲《上春山》中,我们分明看到了冬去春来草青青,流水潺潺叩春风,风传花信鸟啄泥,又是一年春盛景的意境。

2、一个转折引入今年的歌曲热搜话题:大家都知道真正让这首歌火起来的并不是歌曲本身,而是歌手白敬亭的服装和占位,冲上热搜的“春山学”闹得沸沸扬扬。直到春晚导演出面澄清,才得以还上春山本真面貌。

3、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数智时代背后的互联网也绝非高智之举,所以同学们,正如我们上学期在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中所讲的那样,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中,我们在主动接触新知识、新生事物的同时,也要明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真实镜像,学会独立思考,让网络成为美的传播者,让网络发时代之音、奏真善之乐、寻大美之思、传大道之政。

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引发学生讨论冲上热搜的“春山学”,思考炒作背后的真相。

 

 

对上学期道德与法制中第一单元中“网络改变世界”和“合理利用网络”两个模块知识点的回忆和运用。

教师直面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学生讨论过后,再次引入道法学科的观点,跨学科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信息的方法,引发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最后一句话“发时代之音、奏真善之乐、寻大美之思、传大道之政”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藏着音乐与思政的融合。

展示提升

我们一起欣赏由我校民乐团的同学和老师为大家演奏这首歌曲《上春山》,同学们可以和着曲调一起演唱,感受我们传统民乐的无限魅力。

学生观看视频,也跃跃欲试。

让学生发现歌曲可以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

拓展创编

课后同学们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演唱、舞蹈、合唱、器乐、歌伴舞等等,分小组开展创编活动,期待大家的表现!

学生作业,课后创编。

提升学生创意实践核心素养和艺术表现素养。

四、课后反思

《上春山》这首歌曲清新欢快的曲风和饱含诗词素养的歌词,让它成为一首难得的又适合学生演唱又有很多音乐内涵的歌曲,非常适合推荐给学生学习。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将这首歌曲在课后服务中引入音乐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仅赏析了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内涵,而且将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两个学科与我的音乐课堂进行跨学科教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了他们感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文化自信。但是微课中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不足以表现学生的参与度,我在最后的作业和拓展中,加入了让学生创编以示弥补。作为一线音乐教师盼望能多出一些这样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让更多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青春朝气、积极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