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起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历史重任 为建设幸福石家庄而努力奋斗
肩负起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历史重任
为建设幸福石家庄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26日)
孙 瑞 彬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石家庄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石家庄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胜利完成了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省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支持鼓励全民创业,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01亿元,年均增长12.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7.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3.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3和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8亿元,增长2.1倍。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经济实力的壮大,为民生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保增长和调结构相统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改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成效明显,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5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率、销售收入利润率位居全省第一,工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7.7%上升到40.5%。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5.7%。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面启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全市经济正在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城乡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建设的重大机遇,科学组织,加大投入,强力攻坚,圆满完成了三年大变样各项任务,获得全省“突出贡献奖城市”称号。省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总体框架逐步拉开,主城拆迁改造步伐加快,正定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化美化亮化上档升级,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人居环境、载体功能和聚集能力全面提升,现代都市气息快速显现。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城镇化率由42.8%提高到50%。这五年,城镇面貌变化之大,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批大中型企业成功重组。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融资平台逐步健全。强力推进“效能革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削减行政许可项目136项,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不断完善,林权制度、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强了与国内外500强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成功举办了石洽会、正博会等一系列大型商贸会展活动,格力电器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107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322亿美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先进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得到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打造了“燕赵讲坛”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创作了《璀璨时空》等一批文化精品,组建了市报业、广电、演艺三大文化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得到提升。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启动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市被命名为“河北省卫生城市”,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2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77元,年均分别增长12.7%和9.6%。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困难家庭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妥善处置了三鹿奶粉事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每年为人民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受到老百姓的好评。2010年,我市居民幸福指数在全国294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人民群众对省会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大大增强。
和谐稳定局面巩固发展。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统战工作成效明显,群团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各族各界群众紧密团结。党管武装工作得到加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取得新成效。群众工作逐步深化,信访形势保持稳定。“五五”普法规划圆满完成,群众法制素质普遍增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稳步推进,我市被列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110综合警务服务站建成投用,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公共安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安全水平得到提升,省会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创出了“楼院党支部”、村转社区“双轨制”、重点工程项目中建立临时党组织等经验做法,涌现了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典型。圆满完成了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了各级党委(党组)工作机制,形成了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不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市)区党政班子,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显著提升,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同志们,在过去的五年中,全市各级党组织紧紧团结率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省直各部门、驻石各单位以及驻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四大班子齐心协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密切合作的结果;是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亲切关怀、鼓励鞭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石家庄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走过了难忘的历程,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坚持: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立足石家庄实际谋划发展路径,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紧紧围绕实现省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市情认识,寻找科学发展路径,提出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全力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工作思路,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举措,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打破不可能“怪圈”,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引导各级干部紧紧围绕发展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突破思维定势,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特别是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重点工作的实践中,把过去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以前的“办不到”变成了“办得到”、“办得好”,为我市今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先后谋划启动了山区教育扶贫、高校毕业生零失业、食品安全整治等重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了一批关系民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掀起“效能革命”,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之穴”,努力打造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全民参与的创业环境,特别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效能革命”,大力改善政务环境,一个适合资本流入成长、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五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我们始终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增强党的意识,严肃政治纪律,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狠抓干部作风,坚持搞五湖四海,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注意把有激情、状态好、作风硬、能干事、有作为的干部提拔调整到重要领导岗位,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六是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始终把市委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适应党委领导体制新变化,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完善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开展工作,注意发挥市四大班子的整体作用,建立了重大事项沟通协调机制,对重点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级组织协调联动,各条战线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还需进一步破除,优化发展环境还任重道远;产业档次比较低,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好,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县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差距明显,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省会功能还不完善,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还需加力;利益诉求大量增加,社会矛盾更加复杂,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很重;一些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素质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比较薄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天,石家庄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爬坡过坎、加快发展的拼搏时期。展望未来,我市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发展,明确提出把石家庄作为京津冀第三极来培育,决定实施冀中南经济区战略,有利于我们借力京津创新资源、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加速实现区域崛起和振兴;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航空业的快速发展,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即将形成,与京津及周边省会城市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我市是全省的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有利于我们聚集先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在完成各项艰巨工作任务中,广大干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恶仗、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为我们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债务危机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投入不足的滞后效应尚未消除,跨越发展的产业技术支撑比较薄弱;各地竞相发展的形势咄咄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要落后。总之,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化危为机、主动作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努力开创我市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向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迈进,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幸福石家庄。
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是从我市实际出发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两大历史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市的具体化。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就是要大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使石家庄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大幅前移。
建设幸福石家庄,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全市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庄严使命。我们要与全市人民一道,用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努力把石家庄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就业充分,收入增加,保障健全,环境友好,生态改善,文化繁荣,城乡文明,诉求畅通,公平正义,平安和谐,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一番,基本达到全面小康要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领跑”地位,在冀中南经济区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京津冀第三极的地位得到确立和凸显。
——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为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节能减排全省领先,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城镇建设实现突破。城乡面貌发生结构性变化,省会主城区大规模改造提升基本完成,正定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县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趋于协调。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实现全市人口由农村主导型向城市主导型转变。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推进,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各项制度日趋完善,人民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活水平实现阶段性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区域、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人口保持长期均衡发展,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市经济发展新跨越
发展是第一要务。建设幸福石家庄,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按照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中部主城区和组团县(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标志区;东部县(市)以大上工业、上大工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聚集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实现东部发展的新跨越;西部县(区)重点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突出生态屏障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富民强县步伐。强力推进东部产业新城、大西柏坡、空港工业园、南部工业区四大战略性工程建设,打造省会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中部隆起、东部突破和西部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坚持以钢铁般的意志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推进“效能革命”,切实把我市打造成最适合资本成长、最适合创业的城市,努力让企业家高兴,让老百姓满意,让全民创业的激情充分释放,让“铜板”在石家庄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跳动起来。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力实施工业突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力培育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存量做优、增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强,锻造强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加强产业链建设,支持工业50强加快发展,鼓励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和规模扩张,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产品集中,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增强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提升我市工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努力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引导鼓励每个企业向同行业最优看齐。引导和支持企业坚持不懈地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向产业高端迈进。坚持市、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全面做好工业运行服务保障工作。大力提升工业聚集区的规模、档次和功能,着力打造循环化工基地、高端医药园等一批“千亿级”园区。切实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大规模引进现代工业资本,重振我市工业的雄风。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服务型经济。坚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吻合、与扩大开放相协调、与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推动南三条小商品、新华集贸等重点市场完善功能、上档升级,强化华北重要商埠地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存、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并举的多元化市场格局。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在石设立区域性总部,努力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升省会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石家庄国际服务外包开发区,打造北方重要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以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为龙头,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国内外热点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着力打造石洽会、杂技节、动博会、药博会、正博会等知名会展品牌,大力繁荣会展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夜经济,全面发展便民利民的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积极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扫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增强发展活力,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其繁荣经济、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决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行业协会建设与改革,充分发挥其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协助政府管理行业的作用。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产业聚集区,尽快取得国家保税区政策,强化内陆港功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加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互动,推进与西部地区能源合作向纵深发展,打造“东出西联”开放格局。全面推进与京津对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持之以恒地推进各类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外贸外经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五)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做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石家庄制造”向“石家庄创造”转变。抓好产业升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难题进行科技攻关,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为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引导更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创新和完善产、学、研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大力培养、引进、留住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使我市成为高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建立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使石家庄成为创新激情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热土。
(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建设生态城市。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节约、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双三十”示范工程,严格控制新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大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力度,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强化城乡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让全市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绿色的空间。大力实施生态屏障建设,加强太行山生态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力度。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形成文明、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生态应急保障、生态建设考核奖惩以及财税金融政策扶持机制,努力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建设管理体系。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滹沱河等重点流域和岗南、黄壁庄水库等重点水源地的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今后五年最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把发展牢牢地抓在手上,全面提高我市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把“蛋糕”做大,为建设幸福石家庄筑就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加强城乡统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市是农业大市,城乡差距明显。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是我们的深情牵挂。建设幸福石家庄,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一)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做好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大力创新体制机制,使政策最大限度地向“三农”倾斜。以环省会、环县城等区域为重点,梯次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六个一体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农村新民居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协调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要制定和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县域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县域工业,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强县域产业聚集区建设,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大规模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向县域集聚。有序推动省会主城区产业向县域扩张,促进县域产业扩量升级。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末,力争我市在全国百强县中榜上有名,一半以上的县(市)进入全省30强行列,使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强大引擎。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基本农产品供应。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业特色品牌,大幅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农业,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促进农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水网设施恢复工程,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实施帮扶农民增收工程,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力实施帮扶农民增收工程,支持农民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收入。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致富,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对口帮扶,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尽快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贫困地区农民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五)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保证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深化完善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和公益事业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深化林权制度、小型水利产权制度、农技推广制度等方面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农业强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全民富,农村稳则社会稳。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爱农民、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殷实舒心的好日子。
五、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努力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载体。建设幸福石家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大力实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增强城市承载服务功能和聚集辐射能力,大力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城市建设出品位、生财富、惠民生。
(一)强力推进省会城市建设,努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第三中心城市。要按照“一城三区四组团”的发展格局和50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结构,完善省会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省会。全面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注意增加城市文化内涵,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以规划设计的高水平保证城市建设的高品位。坚持把正定新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低碳、生态、智慧”的理念,统筹新区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精心打造创新、宜居、魅力之城,使之成为河北的名片。全面改造提升老城区,大力实施便民设施整治建设工程,努力将老城扮靓做美,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和人居品质。加快推进现代化公共服务和商业综合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建成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和中央商务区,打造省会新地标。加快推进藁城、鹿泉、栾城、空港组团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特色彰显、充满活力的省会都市区。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省会综合承载能力。要把交通设施建设置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位置,统筹推进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内外贯通、立体交叉、通畅快捷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加强高速路网、国省县乡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造主城区至县城“半小时交通圈”。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切实改善西部山区交通条件,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加快村村通公交步伐。加快省会都市区道路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实施轨道交通,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大幅改善省会交通状况。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网和城市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增强城市的安全保障、应急避险能力。大力实施滹沱河整治、环城水系、西部山前和环省会绿化带等重大生态基础工程,努力打造“绿色省会”。
(三)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大力提升管理水平。要对标先进城市,建立科学高效、运转协调、责权统一、保障有力的大城管体制。建立完善城管综合执法机构,提升城管执法效能,坚持文明执法,构建和谐城管。加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大力提高城市管理快速反应能力和精细化水平,使城市时时有人管理、处处干净有序。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增强城市管理活力。大力提升城管装备水平,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手段。深入开展城市容貌综合整治,努力营造整洁舒畅、清爽宜人的城市环境。发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建立城管部门与市民互动机制,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四)强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大幅提升城镇化水平。要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优化全市城镇空间布局,积极支持辛集、平山、新乐等有条件的市和县城向次中心城市迈进,加快县城和特色镇建设步伐,努力打造环省会城镇群。统筹县域产业和县城建设,强力推进县城扩容升级、基础设施提档、载体功能完善、管理水平提升,加快“补课”与“赶超”步伐,推动县城建设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特色城镇,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到中小城镇务工经商、创业置业。积极创新和完善加快城镇化的配套政策,大力破除城乡壁垒,加快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
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城市打造成最适合人就业、生活、消费的地方,最适合人创造价值的地方,最适合生产要素聚集和便捷流通的地方,让全市人民共享城市化成果,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和谐省会建设
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民生、造福百姓。这既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要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并重,积极构建民生财政,切实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一)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百姓福祉。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帮助无业者就业,扶持有志者创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群众的就业需求。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力促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构建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让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健全与我市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积极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体专项救助,以逐步完备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营造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扎实推进山区教育扶贫,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快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整合优化职业教育,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力争到“十二五”末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实施优质卫生资源倍增工程,加快市级医院布局调整和建设改造,打造一批现代化的医疗中心。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扩大基本药物使用范围,完善新农合制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对各类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力推进“健康石家庄”建设,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完善城乡养老、助残服务体系,促进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和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最平安省会城市。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矛盾问题的发生。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高全社会治安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畅通信访渠道,认真解决信访问题,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实施科技强警,充分发挥110综合警务服务站震慑犯罪、服务群众的作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认真落实和完善我市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企业自律等“八大机制”,坚持重典治乱、常抓不懈,努力打造“食品安全最放心城市”。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全面做好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实有人口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着力提高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坚持依法治市,加强地方立法,加大普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面对面、心贴心地做好群众工作,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怀着对石家庄父老乡亲的无限热爱之情,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的财力投到群众直接受益的事情上,让全市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顺心,笑容更加灿烂。
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打造文化强市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幸福石家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努力打造文化强市,让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省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全市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省会发展的美好愿景来凝聚人心、感召群众,激励全市人民为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团结奋斗。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群众、组织发动群众,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及时把握舆情变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消除分歧、凝聚共识、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引导人们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石家庄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二)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精神文明建设首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突出抓好青少年德育培养。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大力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坚守传承石家庄人包容谦和、勤劳淳朴、豁达豪爽、诚实守信的人文品质,并在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培育新时期城市精神。统筹“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三)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创作一批彰显我市特色、富有时代气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推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名人、文化名品,不断提升省会的文化品位。统筹文化的保护挖掘和传承创新,发挥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正定古城文化保护挖掘为契机擦亮历史文化品牌,以“大西柏坡”建设为龙头叫响红色文化品牌,以反映和讴歌石家庄时代风貌为重点打造现代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市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在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政策法规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构建基层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和改造提升省会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化设施新亮点。充分发挥各类文化场馆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市民素养的重要阵地。大力倡导全民读书,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消费市场。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文化创意为龙头,以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等产业为重点,建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市的支柱性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文化产业配套政策,鼓励创办文化企业,引导市民转变文化消费观念,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确保省会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在石家庄这片热土上,我们的先辈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子孙的新的灿烂文化。
八、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坚强领导核心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完成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须紧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执政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理论武装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奋起之志,始终恪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坚决贯彻执行省委关于各级领导干部共同遵守的“约法八章”,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将有限的干部岗位资源提供给优秀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切实选好配强“一把手”,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战斗力。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和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推行优秀后备干部到基层和多岗位培养锻炼制度,注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和发现干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始终使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创新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干部相统一,注意关心干部的思想和生活,使各级干部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好政治、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要认真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基层党建述职承诺制度,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新路子,大力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积极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注意选好配强市区、县城、近郊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的基层班子。 积极适应社会结构、党员流向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特点和定位,增强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落实“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切实增强党员意识,使每个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科学发展之先、争和谐稳定之优,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执行力。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亲民为民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比天大的理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着感情、责任和追求,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把心思扑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促落实上,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决反对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作风。始终对事业充满激情,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不怕困难,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勇争第一,决不允许固步自封不改革、墨守成规不创新、消极畏难不干事。大力弘扬只争朝夕、优质高效的作风。各项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快部署、快推进、快落实,在保证质量、安全和效果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尽量快,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弘扬谦虚谨慎、团结拼搏的作风。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用真挚的情感增进团结,以班子的团结带动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和全社会的团结和谐,形成万众一心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具有石家庄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教育的说服力,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增强制度的约束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突出抓好对管钱管物管工程、有审批权力部门的制约和监督,织密监督防范之网,大力提升监督的实效性,预防和减少各类职务犯罪。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彰显惩治腐败的威慑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带头廉洁从政,履行“一岗双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不为名所困,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惑,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更加富有成效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充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只要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凝聚起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强大合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开创石家庄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同志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1000万人民,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为在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为让石家庄的老百姓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让世界更加关注这座城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幸福而努力奋斗!